“最合适的人才”≠“最优秀的人才”
“人才之难万冀一”道尽了人才之难求。古有刘备“三顾茅庐”只为请诸葛亮出山,如今又有多少世界级企业花重金委托猎头公司寻求高级人才。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有些公司的关键岗位录用了名不其实的人导致错失良好机遇,而有些公司却因为招募到某位天才之后,业绩风生水起。“得才者兴,失才者亡。”招兵买马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壮大之根本,但人才可遇不可求。那么作为当代年轻人,应当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我们先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考核“最合适的人才”的标准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你是否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和潜力
很多企业的HR都会在人才市场中努力的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形成人才优势。比如“世界500强”企业出来的高级人才,这些“高手”都很有个性,他们会以一种高级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公司,他们习惯了利用大企业的资金、资源、渠道、人才等来运作项目,但并不是每个公司都具备这些资源,有这些资源人家还请你过来干嘛?这些“大手笔”的运作往往会与企业的组织结构、资金储备、员工规模等产生失衡。所以HR更愿意给那些工作经验没那么丰富但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机会。
你是否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
每个公司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就是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公司面临危机的时候,员工都只为自己着想,核心团队集体跳槽,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与其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度过危机。而这些员工必然是那些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够不受短期的利益诱惑,坚定不移地为公司奋斗。“上下同欲者胜,同床异梦者败”。
你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否一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如果与公司发展方面背道而驰,那你注定不会在这个公司太久,你必然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另辟蹊径。企业不会找一个与公司产生相反作用力的人才。
我们常常会有一个误区:我们的经历,我们的环境告诉我们一定要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成为“最优秀的人”呢?纵观当今企业招聘要求,大部分企业实际不并不是在寻求那个“最优秀的人”,而是招募那些最适合岗位需要的人才。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自己的人才招聘标准、岗位需求标准。对于企业来说,符合其岗位需求的“人才”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若按照行业通行的人才标准去招聘,不一定会适合企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学历高、履历精彩等在HR招募中的权重已经开始慢慢降低了,他们更加看重你是否是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
对于个人而言,在职业发展中应当:
变得聪明——夯实专业知识,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和提高学习能力,更需提高情商。
保持乐观——危机四伏的时代,重要的是能够一颗乐观的心。
自我反馈——不断地给自己反馈以求再进一步。
自我充电——利用好“8个小时”之外的时间。
总之,“最合适的人才”可能是“最优秀的人才”,也可能不是。在我们求职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合适的人才”,而不要一昧地追求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才”。殊不知,当你成为“最合适的人才”的时候,其实你离“最优秀的人才”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