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会计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财务会计准则
  • 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 基本准则
  • 财务报告目标
  • 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管理的履行情况
  • 会计基本假设
  • 会计主体
  • 持续经营
  • 会计分期
  • 货币计量
  • 会计基础
  • 权责发生制
  • 收付实现制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会计要素分类及确认、计量原则
  • 会计要素
  •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费用 利润
  • 计量属性
  • 历史成本
  • 重置成本
  • 可变现净值
  • 现值
  • 公允价值
  • 财务报告
  • 具体准则
  • 在会计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对会计要素及相关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规范
  • 应用指南
  • 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操作性指南
  • 解释
  • 对具体准则规定不清楚或尚未规定的问题做出补充说明

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

财务报告目标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 受托责任观
  • 公司制企业发端与盛行时期
  •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受托管理委托人财产责任的履行情况
  • 核心是揭示过去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成果
  • 决策有用观
  • 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权的分散
  • 投资者关注的核心:公司财产的本身--> 公司价值管理 和资本市场股票的表现
我国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
  • 兼顾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 准则规定的财报使用者
  • 投资者
  • 首要使用人
  • 评价企业资产质量 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营运效率
  • 债权人
  • 偿债能力 是否能按期支付贷款和利息
  • 政府及相关部门
  •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 制定税收政策和国民经济统计
  • 社会公众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会计确认 计量 报告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基础)

  •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不得虚构、没有发生和尚未发生的
  • 保证会计信息完整不得随意遗漏或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
  • 会计信息是中立无偏的

相关性

  • 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与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
  • 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不能对立

可理解性

可比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间相互比较
  • 不同企业同一时期比较

实质重于形式

  • 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 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
  • 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 不允许设置秘密准备

及时性

  • 及时收集会计信息,经济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原始凭据或凭证
  • 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 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

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资产的定义
  • 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能形成资产
  •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 企业拥有资产的所有权
  • 企业控制资产不享有所有权 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 企业不拥有也不控制的资产
  •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非日常生活
  • 经济利益是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 可以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 减少现金或现金等价的流出
  • 前期确认的资产不能带来经济利益,不能继续确认为资产
资产的确认条件
  •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或者流入的多少不确定
  • 计提坏账准备
  •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被可靠计量

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负债的定义
  •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 以资产偿还或实物形式偿还
  • 劳务形式偿还
  • 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
  • 负债转为资产
  • 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
  • 法定义务:合同或法律规定的义务
  • 推定义务:企业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公开宣布政策而导致企业承担的责任
负债的确认条件
  • 经济利益可能流出企业
  •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 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 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 股本
  • 资本公积
  •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 利得
  • 非日常活动形成
  • 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 损失
  • 非日常活动形成
  • 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 与向所有者权益分配利润无关
  • 举例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
  •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 留存收益
  • 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 金融企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收入的定义
  • 日常活动形成的
  •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的确认先决条件(五步法)
  • 批准:合同各方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履行义务
  • 权利和义务: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支付条款:合同上有明确的支付条款
  • 商业实质:履行该合同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金额
  • 对价可能收回

费用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费用的定义
  • 日常活动形成
  • 区分损失
  •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的确认条件
  •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润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利润的定义
  • 会计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的来源构成
  •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非日常活动支出)和利得(非日常活动收入)
利润的确认条件

5个计量属性及应用条件

历史成本
  • 资产
  • 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 负债
  • 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
  • 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
  • 资产
  • 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 固定资产盘盈入账价值
  • 负债
  • 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
  • 资产
  • 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 存货期末计量孰低原则
现值
  • 资产
  •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
  • 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 负债
  •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
  •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各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
  •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
  •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造度、谨慎、有条件的
  • 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此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及其编制

财务报告的构成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 附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