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学吧。
有一句至理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是的,
进入十一月的第一天,
同学要走出校园,到校外游学啦。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统筹安排下,张槎中学的尚学804班和雅正805班96位同学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学之艺术之旅。”
阳光都变得灿烂耀眼,白云飘在空中的形状都是活泼快乐的样子。
因为刚刚过了午休时间,尚学804班和雅正805班的同学们,两行人安静地从教学楼上下来,到达早已等候的大巴车处集中上车。
此次游学,
我们---
第一站:
走进天塑艺术馆,看那些让我们灵魂也被惊艳到的陶艺雕塑,与雕塑家周炳基大师面对面交流,了解源远流长的陶瓷艺术在大师身上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站:
我们还要踏进青砖小巷,造访岭南名园---“梁园”,领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岭南园林艺术。
艺术,是文化的传承。
艺术,能修身亦能养性。
尚学804班与雅正805班的同学们,将携手行走在艺术之路上,收获满满。
大师的工作室大门前面合影留念
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每件艺术品都好像对同学们发出热烈的呼喊:“欢迎你们!”
欢迎你们的到访,谢谢你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希望我们的邂逅相遇,能够点亮你们未来日子的某一时刻。
每一件安安静静的艺术品,都好像无声的流淌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作者的和她自己的。
在一件件艺术作品面前,
每一位从她身边走过的鉴赏者,
都仿佛读懂了她故事的一部分。
然后带着自己的故事和记忆离开。
周炳基有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是一名民间艺术家,我知道我的根在哪,就是来自民间,艺术本身是个性的东西,包含你的知识文化底蕴等……很多东西在里面,你是看不到的,就像一块儿把“几十年的经历”压缩成的饼干。
当你的知识范畴不够宽阔时,不要一味的学习西方毕加索的抽象主义,梵高的印象派吸收了也不一定好。
周炳基经常劝说学院派的那些老友们因材施教,不要把学校搞成一个贩卖同样产品的大工厂,艺术家,保持鲜活的个性,要对孩子们负责,要让他们有饭吃。
经历磨砺的周炳基,一直执着于用新的东方情怀去寻求内在的修炼,他认为艺术要贴近生活,要在不断行走中发现美的存在,他凭借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速写薄,走遍天下,找寻真我。
周炳基致力于培养他从社会上发现的可造之材,这些经历过社会大熔炉锤炼过的年轻人,手上功夫好,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他们坚韧,谦虚,细心,沉稳,只待时日打磨。
这件周炳基大师的作品,
几乎与我们同岁,
在艺术的道路上,大师一路坚持,终成大师。
感谢周炳基的真诚分享。
是的,
生活给予自己的苦难和磨砺,都是为把自己打磨成器,为了自己内心所爱,磨砺前行。
终究,未来可期。
…………………………………………………………………
下一站,梁园。
鼎盛时期的梁园规模宏大,占地200多亩,由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十二石斋,寒香馆等多个群体组成,宅地,祠堂,园林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曾有多少访客,在此停留?
她曾经经历的历史沧桑,深深隐入一片湖水深处,化为涟漪消失不见,留给我们的是一片美好和无限遐想。
岁月悠悠,一代名园经历沧桑,现虽仅存群星草堂,及汾江草庐部分景观,但是风采依旧。
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座奇石,每一件藏品,都在向人们叙述着曾经梁园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梁园
下一次,
再来,
听你没有讲完的故事。
再见。
此次游学,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