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人试过不被情绪困扰。
或焦虑、或愤怒、或悲伤、或忧愁…
能称得上困扰的,大约都是消极情绪。人在喜悦、欢快的时候应该想不起来困扰这个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跟我有过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不焦虑(害怕)该有多好!” 所以,人为什么非要有情绪呢?没有不可以吗?实在是给人带来无数的问题和困惑,这时大概有人会反驳我,喜悦也是情绪呀,它是好的、积极的呀,也不要吗?我想说的是,好与坏、积极与消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因为他们一直成对出现,才容易让人忘记,有好的必然有坏的,有积极的也必然有消极的。没有了黑,白也就不再存在。而且,人还有一个奇特的特性,就是美好的记忆或事物很容易被遗忘,反而痛苦难受的记忆历久弥新、宛如昨日。不妨回忆一下,你记忆当中那些深刻的画面,有很大部分都是不那么美好的。
可是情绪几乎无处不在,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喜、怒、哀、乐,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所以,假如人再也没有情绪会怎么样?是不是像面无表情的行尸走肉?!没有欢乐也没有悲伤,没有幸福也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愤怒,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的人也只是一个行走的木头,不能再称其为人了。
所以,从更高的维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么想,“存在即合理”。
那么,为什么合理呢?为什么人非得有情绪不可?
为了解决我的疑惑,在得到上面找到一本书《情绪是什么》,只看了开头,还没读完。
书中引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于情绪产生的内容,即产生情绪是为了趋利避害。“达尔文对表情的研究发现,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所有有机体都展现出了天生的、原始的、有助于生存的情绪机制。这种机制连续体的两极分别是“趋近”和“回避”。也就是应对愉悦和痛苦的策略。在进化过程中,这两种主要的生存机制被保留下来,他们是跨物种、跨文化的共同机制。”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有情绪是基于生存的需要进化而来的,是为了趋利、避害。而趋利、避害这样的生存本能并不只是人类才有,其他生命机体同样拥有。
“达尔文调查证实了情绪是发生在身体上的首要大事,是对环境中事件的生理反应,体现为各种生理改变,当然它也是对事件进行思考和想象的结果。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一书中讲到,情绪以及感知情绪所需的大脑回路和身体部分也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就像眼睛、腿或其他解剖结构。”
情绪既能激发生理反应,也能参与其中,并影响整个反应的结果。
情绪的最底层逻辑就是——更好地满足生存需要。
我现在正处于焦虑当中,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一边写一边质问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么难的题目。
但是,自己选的题,跪着也要写完它。
一开始没有多想就决定写情绪,情绪是《普通心理学》当中的一个章节,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向来是很多金字塔顶端的大牛们终其一生都在研究的问题。
我到底是怎么想的,要这么作死;而且现在的我,困得俩眼皮直打架,脑子打结,都不知道写的什么鬼……
我得去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