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三个素养:
1、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
能够分辨清楚这门学科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前沿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教育能手对于所教学科的大纲知识了解透彻,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因此课堂上充满鲜明的情感,直接触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课上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教师在讲述教材时就像跟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在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道来地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能手们如何备课:(1)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2)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里的章节。(3)课时计划里不写讲解内容,只写一些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细节的简短纪事。
如何做到:读书,读书,多读书。他们学校的老师除了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外,不写任何总结和汇报。把空余时间用于阅读和积累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资料。
2、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教师应当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了解他智力发展和身心发展的个人特点,了解影响他的智力发展的解剖生理因素。写给孩子们的“教育鉴定,依据基础就是心理学的分析、观察和研究;听课和分析课时,也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课外活动,也随时会碰到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问题。
如何做到:时常翻阅心理学书籍,以便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儿童的行为中,脑力劳动中,同学的相互关系中的这种或者那种现象、这一特点或那一特点。
3、语言修养问题
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让人焦急。有些教师的语言混乱,没有逻辑顺序,讲解教材的意思模糊不清,以至于学生用尽全力也只能听懂一点点。原因内在来看,是教师自身对讲解的事物毫无了解或是了解不深。表现来看就是对概念的解释不够明确,不能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
而教师的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课堂上讲明白了,学生听懂了,那么用于复习的时间也会减少。因此意义重大。
如何做到:
(1)教师学习用语言来描述可以看到和观察到的东西,比如:天空、泥土、田野等;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
(2)转向深入地分析教科书的课文: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联系、质的联系、时间联系。
(3)仔细考虑自己的叙述形式,在他们的课堂上自我监督。
写到这里,我认为这三点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对这三点,我深有感触。我作为一个新手老师,刚开始对教材不熟悉、对学生不了解时,也上不好精彩的课,甚至有些混论不堪,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当我接触学生一段时间,也读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加上十分理解教材内容时,我发现自己也能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学生的参与度也高,学习效果也好。这与当下的”备教材、备学生“理念相对应。为了上好课,我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经验,并督促自己空余时间研究教材并且多读学科专业书和心理学书籍、多就出现的问题展开思考写教育日记、多用新学的知识和理念去实践操作并总结实践结果,如此反复,要全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教育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