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媒体发达了,人表达态度的平台更开放了,人躲在屏幕背后才敢无所顾忌地说话了,所以更容易见到充满戾气的交流了。
我一直以为,读了很多书的语文老师因为洞观山水丘壑而分外宽厚平和。可是常常有一些事情会刷新我的认知,甚而至于有的语文老师的言论让我读后都十分赧颜,仿佛那如刀如剑般锋利的言辞所展现的风度尽失是我自己似的。
去年在某全国名师群里,有两位知名教师进行学术争论,我辈小老师看他们说话就像欣赏神仙打架般,风起云涌潮涨花落,颇为享受。可是两人的争论渐渐却失了味道,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然后有人出来劝这一方,就会被那一方讽刺挖苦。读书多了,挖苦起人来也是山崩潮涌,让人战栗。最后其中一位及时退群,才止住了一场更严重的语言风暴。当时就觉得很尴尬,人常说有理不在声高,争鸣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击对方、压倒对方,而是为了阐述己见,形成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如果这样的碰撞最后升级为骂街,岂不成了笑话。
好巧不巧,最近另外一个群里也发生一件趣事。群里有位老者,名声气度都在线,就是经常会群发一些类似“标题党”的文章。其实我们的亲人、长辈中何尝没有这样的老者,容易被标题党吸引,而转发一些偏激的狭隘的文章。对此,我们一般都是一笑而过,毕竟老还小嘛。可是群里有位老师就提出意见,让老者不要发此类文章到“此高智商高情商的群里”,话风显然有讽刺挖苦之意。老者呵呵一笑:“我既无高智商,亦非高情商。”此事到此应该终结吧,没想到这位老师接下来说了句:“既然这样,我就退群。”当时我就哑然失笑了,这种威胁的语气,像极了我的小儿无赖之语。后来那位老师果然退群。我想,师之大也,心胸气魄至上。能包容异见,能接纳批评,能容忍他人的缺点不足,否则,我们只是教书匠,而缺少育人的素质。
近日,某名师胡老师剽窃之事在业内掀起了巨澜,对此很多老师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时间,该名师隐私被人翻了个底朝天,甚至有人提出“胡**,辞职吧”的论调。我想,该名师的剽窃事件,自有法律制裁;对于她对知识产权的漠视、不尊重读者、不潜心研究、误导追随者等等行为,我们可以否定,可以以此警醒自己,但实在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咄咄逼人,好像该老师只有以死谢罪方可平民愤,如果这样,我们还要法律干什么?
曾经,鲁迅先生以文字为投枪匕首,那是针对敌人。而今我们大可不必将每个意见不同之人视作敌人。不知道是谁说了“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儿”的话之后,很多人似乎在这条路上走偏了,热衷于在“怼”中展示自己。怼出了知识底蕴,怼出了才华横溢,却怼失了风度气度,怼失了胸襟气魄。
汪国真说:“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他在生活中便多了理解,多了宽容,多了温和,多了宠辱不惊的气度。那些经常表现出咄咄逼人,尖酸刻薄的人,面对别人的成就不是赞赏而是低毁。”希望我们每个人,尤其是语文老师,让读下去的书化作我们温厚平和的气度、宽容通达的智慧,而非伤人的言语利刃、不容于世的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