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肆意索取,良知何在?
6月4号,北京时间发布一条新闻:女大学生没给老头让座,被其女儿打一耳光。让座反被打,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过这样的报道。
事情是这样的:
阿洁放假回家看望母亲,因低血糖和生理期的缘故坐上公交就没起来,努力让自己好受点。却被一个中年妇女越拍越大的力气给揪了起来,要求给她父亲让座,阿洁感觉到自己的极度不舒服,祈求的看着对方。看出了阿洁不愿意给父亲让座,中年女子有些生气,呵斥说“小姑娘怎么没有礼貌呢?学校没有教你在车上要给老人让座吗?”。阿洁看着女人嚣张的态度也十分气愤,如果好好说话她还是会让位置的。而对方不去找后座年轻男子,明显是欺软怕硬,阿洁也就扭头不看她。看这样对方气急败坏,一把扯住阿洁的衣领打了她一耳光,女子还扬言让阿洁下跪道歉。
整个过程全车人没人出来制止,女子的父亲站在一旁没有说话,看见阿洁起来后他赶忙坐到了位置上。阿洁委屈的站在一旁,眼泪流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愤怒,这到底是怎么了?真要所有人举着“尊老爱幼,只给有德之人让位”吗?
希望年轻力健的人让位,本没什么错,人之常情。
但,恃强凌弱、仗着自己是特殊人群肆意索取、去侵害别人的人,不知当你自己有一天沦为受害者,会作何感想?
是否会后悔当初没积够德?~
让座反被打,这种事我没经历过。但,作为被让座的这一方,我的确也犯了一些错,也无意中做了那个“没良心”的家伙儿~
2,法理之外,尚有人情
大概十天前,傍晚,拿着无座的车票,我上了合肥到淮南的普通列车,特意选在前几个车厢进入,以便能找到一个座位,安抚一下4点起床/跨城考试/无法午休的疲惫。
火车开动没多久,我便找到了一个列车头尾第一排的位置。
旁边坐着的是一位年轻妈妈跟姥姥带着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
整个旅途,我似乎表现得过于冷静,连跟小朋友互动的欲望都没有,他也没表现出亲近我的行为,这叫经常感到孩子喜欢我的经验无用武之地。
如今回想起来,当我足够敞开的时候,是孩子,最先感受到。
不知何时,对面的双人座上也来了一对夫妇,同样带着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有了小伙伴玩儿,就更欢腾了~
吵闹声、呵斥声、好言相劝声,到对面妈妈勃然大怒开始指责丈夫把孩子宠得任性妄为,丈夫悄然环顾四周选择息事宁人;
邻座姥姥隔代教育孩子的通病:能哄则哄,哄不了就抱怨、恐吓~
而我内心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对于这样的情况有痛心有气愤,虽没直接责怪,却还是少了许多同理心。显然,那一刻我的注意力方向在家庭教育的缺失。
可我其实更应该做的,是感恩!
原本,她们可以把那个空位据为己有,一家三口刚刚好,妈妈也会因为不需要时刻抱着孩子更舒服些,她们却让给了我!
而我,逻辑思维上线,想到的是:她们只是付了2张车票的钱,这个空位给我也属正常。
但,法理之外,尚有人情。
假设,没让,也是合理,毕竟我票上写的“无座”。我能在那不甚满意的座位上恢复精力、平复情绪,已算是人情!
当我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她们时,跟施暴者又有多少区别呢?
不过是,我选择了无声的语言暴力而已......
3,宽容对方,等于谅解自己
曾国藩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如此一件小事,折射出人性。
当我批判别人时,对面那个被审判者,也该换成自己!
年少无知时,犯的错又何尝少了?即便如今,也常看到自己“不那么恰当的行为”。
每个人本就都是我们反观自己的多棱镜。
唯有不断反思,经由对面的“坏人”来疗育自己:"宽容对方,等于谅解自己!‘’才是我们今生的课业。
当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清晨时分,借着微亮的星光,我体会到了更多的感恩和感激。
所有人都愿意贡献给我,我只需要敞开心门,去接受。
我相信,当我带着觉知去看待这件事的时候,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