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文
在小学年间,初读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便以文豪而深感敬畏;
初中年间,初闻王安石变法使人心惶惶,国家动乱不得安而报以“奸臣”深感怨恨;今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再看王安石,因雄心壮志而与世为敌,只为建功立业,最终却为壮志而死,不禁深感忧伤。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我有错吗?”
试问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的追求能有多深,王安石便是一种境界。散发不更衣而邋遢不堪,只因为壮志所痴。面对宋朝的经济财政败坏而察觉出漏洞,大力主张新政认为新政能充裕国库,不断与皇帝交好让皇帝支持新政,让自己身边有威胁的人贬谪而让支持拥护自己的人为自己辅佐。世人有言这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这样说也不是没有理,但王安石并不是为了私利,他的确是一心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他的心是想着国家的。他这些被后人我们看做邪恶的行为也并不是邪恶,只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不好罢了,为了梦想成真这些行为是人之常情,况且王安石是出于国家利益的目的而执行,只能怪责于他不识政务,太过于固执而听不进反对的话罢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王安石此时渴望登高决顶,气势凌凌,正渴望新政能为宋朝打出一片江山,北部能平定,人民生活富裕,国库充裕。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新政会造成如此大的下场。但他太固执,认为新政并没有错,这些现象只是因为有人反对或者新政的作用还没完全发挥而造成的,他固执地继续走在自己壮志的路上。新政是为了国家好,我为国家利益着想我有错吗?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王安石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这时王安石在任宰相一职时的著作。诗立行间不难看出王安石对于他执政的岁月的珍重与豪迈。“谁与争功?”,王安石早就打下了自己建功立业,为宋朝做出许多功名伟绩的打算,但这首诗也早就为王安石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因为这首诗立不仅彰显出王安石浓浓的建功立业,雄心壮志的理想,还透露出他一种超出常人自信而固执的性格。这也正如书中所说,苏洵识破王安石内心性格而写下《辨奸论》“现在一个具有卢杞的阴险与丑恶,兼有王衍的辩才的人出现了”的原因之一了。但他肯定也很不解吧,自己为了国家做那么多确遭人抨击真的有错吗?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庚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
此时王安石因变法失败而即时隐退了。此时他既后悔又留恋,后悔自己变法的错误,自己不听信劝告的下场,也仍以一个旧官场之人的身份对自己做官的生活留恋着。执官多年一心想着为国家好如今却隐退而孤身坐在这破屋之中,壮志难酬工业无成遭世人厌恶,真的做错了吗?我为国家做那么多真的错了吗?王安石肯定这么想过吧。不知自己的固执是错,不听信劝告是错,流放贤臣是错,向皇帝宣告新政的虚假现象是错,自己的一生终究是在一个没有错的执念下不停犯错,最终令整个国都因此而错。
也正如林语堂文中所说吧: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中的牺牲者,自己的美梦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了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渺之中。
终究是错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