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I 阴影里的唐太宗
上一章 I 第一卷 雄姿英发少年郎【二】小荷初露尖尖角
撰文 I 容蓝
【三】群聚博戏交豪杰(上)
李世民雁门救驾的首秀之战就这样不痛不痒的落下了帷幕,他也并没有因为这次出战得到半分的赏赐。但这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他已经跨上了战马,经历了战场,看过了金戈铁马的冷酷,他已经在一些人的心理播下了一颗叫做李渊二公子李世民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人们的心里慢慢的发芽,直到李世民太阳一样的光芒照射过来的时候,迅速的茁壮成长。
但是此刻,李世民,你还是只能跟着你的老爹继续去历练。
很快机会就来了。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并拥有黜陟选补郡文武官、征发河东兵马的特权。简单明白点说就是杨广将太原道的军政大权一并交给了李渊。
杨广对李渊的这次任命,我认为是对李渊在大业十一年四月份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期间击败甄翟儿、毋端儿、敬盘陀等起义军战功的奖赏。
虽然隋炀帝对李渊的猜忌之心始终就没有放松过,但是李渊同志那可不是轻易就能让你怀疑的。在杨玄感叛乱之后那次杨广问他会不会死的事件之后,他就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危险,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忽悠杨广,蒙混过关。
对于杨广的怀疑,其实李渊的老婆窦氏夫人在生前就建议他向杨广进献鹰犬良马,以消除杨广的猜忌之心,《旧唐书.后妃传》:
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 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
当然那时候李渊不以为然,不知道是对形式认识不足还是对自己的鹰犬良马舍不得,反正他没有听从窦氏夫人的话。
真是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最后李渊就真的栽倒在这件事情上,被杨广同志贬黜,给了点颜色看看。
所以在窦氏夫人去世后,天下形式越来越乱,李渊为了迷惑杨广,除了之前纵酒纳贿的老招儿,还重拾窦氏夫人的计策,向杨广进献鹰犬良马,终于逐渐的迈过了杨广心底里的那道门槛,逐渐让李渊担当重任。
但我也认为这个时候杨广是病急乱投医,不得已而为之了。隋帝国遍地烽烟,天下摇摇欲坠。《资治通鉴》说:
帝自八年以后,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
这已经是到了日夜惊惶的地步。但纵然如此,杨广依然在作死的路上砥砺前行:
诏毗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数万人,于郡东南起宫苑,周围十二里,内为十六离宫,大抵仿东都西苑之制,而奇丽过之。又欲筑宫于会稽,会乱,不果成。
天下已然如此,他老兄却还在想着修宫殿。每读到此处,我都不得不说,后世被人诋毁,也不是人家无风起浪,他真的是有问题的。
但是我又以为,此时的杨广已经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了,就像我们所说的烂船把住烂船划了。
看着日渐倾危的江山,他在内心里告诉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但他是个骄傲的人,他是不肯轻易认输的,肆意行乐就成了他遮掩自己胆怯的幌子。
李渊在太原道安抚大使的位置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很快又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这个任命的原因是因为杨广要南下扬州(当时叫江都)去玩耍,那里有如花美眷,有龙舟画楼。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令杨广想不到的是,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桥段对杨广同志来说太伤感,我们先让他逍遥一段时间,后面我们慢慢谈。
李渊升任太原留守,把李世民带在了身边,让建成、元吉带着家小在河东安置,托付给河东户籍民警和税务官任瓌照顾。
我想李渊作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了再三权衡的。老大建成沉稳大度,维护关系、照顾家小这种事情就需要他这样的性格;而老二李世民自雁门救驾后,在大业十一年初,又与自己一起经历过战阵,有了一定的战争阅历,加上他喜谈兵事,又好弓马,带着身边无疑是自己的助力。
大业十一年的这次与甄翟儿的战斗,《旧唐书.太宗本纪》描写得光辉灿烂:
太宗以轻骑突围而进, 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适会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
李世民的骁勇英姿光彩照人。但我前面说过,新、旧《唐书》的可信度都是有一定问题的,为了还原这次战争,我们可以看看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他的记述是说李渊用了疑兵之计:
乃分所将兵为二阵,以羸兵居中,多张幡帜,尽以辎重继后,从旌旗鼓角,以为大阵。
通过这个记述,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是跟李世民在雁门向云定兴献的计策高度雷同?我有个怀疑,要么这个计策就是李世民献给李渊的,要么雁门献策就是后来李世民授意篡改史书时剽窃了自己老爹的这次战例。
不管事实究竟如何,反正这件事儿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套路,李渊率领着几百骑人马冲锋,在李世民的配合下,终于冲破了叛军的包围圈,以五六千人打败甄翟儿的二万余人。
李渊与李世民来到太原,太原对李渊来说,在他心底里,就是那个自己展鸿鹄之志的地方,他曾对李世民说,太原就是老天爷赏赐给我的啊,给了我如果不取的话,那么大祸就不远了: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此时,隋帝国四处蜂拥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王朝的统治力量,许多地方官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太原作为“天下精兵处”,隋朝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过数十年的积蓄,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之用。
捡了宝的李渊内心激动不已,他知道,自己一直盼望的宏图大业很可能就会在此实现,现在,自己要等待的,就是机会的来临。
也是在这时候,李世民从混乱的天下格局看到了隋朝即将日暮西山的趋势,面对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军,他对父亲李渊说出了我认为是他起兵造反的原始基础思想:
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
天下大乱,人人自危。真是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奉诏讨贼,可谁又知道等着自己的那把屠刀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我想此时李世民的心里,一定是在想,想要全身而退,唯有铤而走险,庶几可以闯出一条生路来呢?
面对儿子的的试探,早有吞天之志的李渊,展现了他老谋深算、不动声色的帝王心术,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唐高祖》中说:
高祖犹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
造反,是抄家灭族掉脑袋的事情,当然得慎之又慎,但他却没有阻止李世民在太原阴结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