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读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那时候的我被题海所掩埋,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乏味而又单调。偶然读到此书,便爱不释手,第一次觉得读书是真的可以开阔眼界。
语文早读课,我不再一遍又一遍地背着古诗文与解题步骤,手捧着《千年一叹》,思绪已跟着作者到了千里之外的中东,希腊,印度,那些遥远而又神秘的,我之前毫不了解的国度。
我佩服作者的胆量与勇气,最起码那时的中东并不太平。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留下了恐怖的气息,你可能会因为一个不正确的眼神而丧失生命。就是这样一个无法和你讲道理的地方,作者还是去了,以一个学者的身份,一身豪气,充满情怀,并坚持每天写感想。
中东之旅是一场危险之旅, 然而正是在极险处才可以看到绝美的风景。
在《千年一叹》中,作者通过对中东等国家的考察,想探寻文明衰落的原因,以及思索中华文明为何得已绵延不绝,由古及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或哀伤,或赞叹,或悲愤。
读完《千年一叹》 ,我竟然有一个想法,想要去到中东,想亲自去感受余秋雨所描绘的世界,我想去当一名战地记者,这是我在高中时代的梦想,尽管我有这样的一份情怀,但是却没有勇气。于是,绝美的风景不属于我。
又过了许久,如今我大二,再一次读到余秋雨的书。
《文化苦旅》 ,早已听闻。翻了翻目录,作者所到之处,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令人心驰神往。对文化的热爱,根植于内心的那一份情怀,而文化的背后,又是一段段厚重的历史。
苦旅中的苦,并非仅仅是指探寻道路上的艰难。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流失国外,被国外那些披着学者外衣的刽子手冠以保护的名义掠夺而去,亲眼看见文化被烙上一道道伤痕,这是心生怜悯却又无能为力之苦。
文明被构建又被无情摧毁,我们只能从废墟里,从时光的刻痕里,去寻得点点斑驳的历史存在的证据。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苦。
再者,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座座历史古迹,有名的,没有名的,都是无数普通人用血泪交织的生命建造起来的。正如那高高矗立的牌坊,是浓缩的历史,也是悲剧。
真正可怕的,不是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被摧毁后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疤。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等等这些地方,我们提起它们时,总会想起战争,死亡,恐怖分子这些令人胆寒绝望的词。
而这些城市和国家,也曾繁华,也曾富庶,也曾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本书以祭笔结尾,有点想从此不写文章的意思。我希望这只是他一时的想法,毕竟中国文坛少了余秋雨,就又少了一位执笔的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