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阅读了河合隼雄先生的《孩子与宇宙》,通过解析文学作品中的孩子性格,将复杂难懂的心理学概念完美诠释。也触发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引导家长从孩子表面行为去探究背后真正的原因,在自我心中找到某种独特的答案。先生的出神入化的解读令人十分佩服。
出于好奇,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一下先生是如何成为日本最著名的心理分析师的传奇经历。忙找到这本书《给未来的记忆-跟河合隼雄学习认识自己》。
这本书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先生从出生到三十七岁获得瑞士荣格研究所的临床心理分析家的经历。一段一段的生活小事,没有大道理,平实得像在聊家常,将他的人生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娓娓道来之间却让我们真切的感知到了一个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时,他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抉择能力,行动能力是如何发展建立起来,最终成为一个非凡的人。
先生的童年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却被爸爸所限制。为了能让他少读书多运动,特意定下一个家规,“周日一律不许读书,必须到户外去活动。”
学生时代的他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西方音乐,电影,歌剧,演奏长笛等等虽浅尝辄止,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唱段,每一个故事都会令他感动不已。
他的家庭与普通家庭很不一样的,妈妈和六个兄弟之间毫无隔阂的一起讨论事情,爸爸则不掺和而且故意远离家庭琐事。
爸爸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守本分”。“我尽力守好我自己当齿科医生的本分,孩子们的本分就是玩,只要尽兴玩就可以,所以不用想着爸爸在工作而我们怎么一天到晚光是玩?你们是孩子,既然孩子的本分就是玩那么就玩。爸爸是大人爸爸的本分就是工作,那么就好好工作,这样的姿态好像传给了所有的兄弟们,我们心里会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人活着,绝对不可以胡来”。
不过,一旦孩子需要他出现的时候,他立刻会出场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有一次哥哥在学校里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处罚时,父亲主动为他出头与校方理论一番。还有一次,先生不愿意接受军校征兵入伍的录取通知,在那个军国主义时代,几乎没有人敢拒绝入伍,有可能直接以“叛国”的罪名被逮捕。而父亲无所畏惧,毅然决然的站在儿子一边,拒绝军校的录取,从而改变了先生的一生。
先生上大学选择了自己并不是很擅长的数学专业,表面上积极乐观的他,在学业上却深感自卑。前途渺茫之中,他决定休学一年。在此期间,他把数学花了死力气重新自学了一番,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具备当一名学者的能力。于是,他开始审慎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到底要做什么?细想以后发现自己喜欢教书,比起当学者来说,高中老师要有意思的多。可是在过往的记忆中,老师在教育热情慢慢凉下去之后,往往都会堕落下去。自己如果变成这样,就太没出息。记得以前高中一个非常少见的老师,上课特别有意思,自有一种风格。于是跑去对这位高中老师做了一番访谈,老师告诉他,“作为高中初中老师总是在重复同样的东西,自己慢慢的就开始原地踏步了,但是如果不进步的人是没有魅力,所以他一直在研究本国文学,不拘泥于数学,只要明确自己有着不断的进步,当高中老师也是挺不错的。”
大学毕业以后,安心的当上了高中老师,此时的他认为比起出人头地,还是更注重生活的实质,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的很重要,喜欢跟人打交道,每天快快活活的过日子。
每个人都会对不同的事情感兴趣,先生也不例外。从小一直关心的是“人”,喜欢和人打交道聊天,特别关心人的“心灵”。一路走来,从小的兴趣成为探究深层心灵的终身事业,一切看似偶然,其实是有其必然性的。
三年的教师生涯,带给他精神上的无限的自由和阔绰感,使他有机会探索心理学全新领域,从而被深深的吸引进入了心灵研究的深层,开启了长达四十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帮助了无数在迷茫中的人们,深受爱戴。最终成为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创始人,日本第一位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评论家。
正如先生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无比正确的方向,每个阶段都有它的迷茫不知所措,每个阶段都有他的抉择,都有他的行动。一步一步,由平凡走向了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