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一大早起床乘高铁到绍兴去,准备去我们中国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先生的故居去看看。在高铁上听到广播里讲有一个乘客突发疾病需要医生,于是,我赶紧从14号往2号车厢跑,当我到达9号车厢时就被一道铁门堵住了,原来这火车有两节,中间是间断的,需要等最近一站下车后再走到2号车厢去。
在我等待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医生,她是浙江省中医院的肾内科医生,她听说我是妇产科医生,就笑了,说又不是生孩子……,好吧!妇产科医生也不仅仅只管生孩子啊!基本的抢救还是会的哦!算了,有我们省级大医院的内科医生去,就没我什么事了!
在等下一站站台的途中她和我聊了一会儿,讲起自己的婆婆前几年突发脑溢血去世还有些悲戚的神色,觉得如果早点发现和处理就不会那么早地离世。一个医生总是会背负太多,家里所有人的身体健康似乎都主动承担起来了,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一会儿她的女儿也来了,非常关心自己的妈妈,主动陪伴母亲。我问这姑娘是否学医的,她妈妈说“医生的孩子都不学医的!”是啊!我们不都一样吗?
从杭州到绍兴实在太快了,十九分钟的高铁就到了,再乘公汽来到鲁迅故居。要去弃医从文的鲁迅生活的地方去,就在火车上遇的了那一幕,这真的是太巧了。鲁迅和医学有着太多的联系,他的父亲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患重病,做为家中的长子,有四年多,他几乎每天给父亲到药房去抓药,药店的柜台和他一样高。
有一次他因为给父亲抓药,到三味书屋上学迟到了,私塾老师批评了他,他在自己的书桌上还刻下了一个“早”字,他的父亲吃了那么多中药,一点都没有好转,当喝完最后一碗中药后,药从口鼻流出来,在他不断地呼唤声中,父亲还是恋恋不舍地去了。
鲁迅于1881年出生于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他在绍兴生活了18年,度过了他的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少年时代。他祖父是朝廷官员,为了让只是秀才的父亲能够考取功名,他祖父向考官行贿,后来被朝廷判刑,因此,家道由此衰落。他母亲是乡下人,但她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这在旧社会中是相当了不起的,他的母亲对于鲁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在他少年时期因为父亲患重病,家道中落,虽然还能勉强读书,都全靠勤劳的母亲支撑。他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也是有名的作家,开始和鲁迅一样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可惜后来投入日本人的怀抱,志不投、道不同,他们分道扬镳了,小弟弟周建人是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曾担任过浙江省长。
鲁迅的青年时代是在日本求学,他曾写道: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这是他学医的经历。
但是,当他回到祖国,看到了封建社会杀人的礼教,看到那个年月麻木人们的麻木状态,特别是他在文章《药》中真实反映愚昧的人们用革命者的鲜血包子来治病时,于是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鲁迅从日本回国后,就放弃从医,而是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学堂教书育人,并投身辛亥革命。后来还在国民政府的教育部任职并从事写作,在那个吃人白色恐怖的社会里悲哀地呐喊,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让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的猛士们不惮于前驱,勇猛地奔走在为国为民的正义之路上。
鲁迅是一个革命战士,外表坚毅、冷酷,但是,他有一个火热的革命的心,虽然白色恐怖势力像地火一样在地下运行,奔突;岩溶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但是鲁迅依然宁愿做野草,即使被焚毁,但他依然坦然、欣然。他依然大笑、歌唱。革命的野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回味他弃医从文的经历,感慨于做为“民族脊梁”的鲁迅有着光辉的一生。然而,这颗坚强而伟大的心灵也是成长于绍兴的故居。当我来到百草园里的时候,发现鲁迅原来生活过的地方的确可以孕育了一颗有趣、可爱、真诚、坚强的灵魂。
这是因为先生文章中的一段话: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描写得多么有童趣啊!细节栩栩如生,观察得如此仔细,难怪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是当时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在世界上也享有圣誉。当几十年之后的我站在这个院子里都还能感受到百草园的生机勃勃。其实,今天看来百草园并不算大,那泥墙根仅仅只是一段矮矮的墙而已,但是,一个伟大作家的笔下却可以描述出别有洞天的景色,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大文豪“一两拨千金”的技巧。
鲁迅家的确是富豪家族,还有戏台子,鲁迅在《社戏》《无常》等许多文章中对社戏做了专门介绍,勾画出绍兴社戏动人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得鲁迅描述他和小伙伴们一起乘乌篷船去看社戏的情形,那现场感特别强,让人身临其境。
虽然鲁迅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但他母亲出生农村,使他能够从小和许多农民亲近,他了解这些社会最底层人们的艰辛和痛苦,他知道这些受着压迫人们的疾苦。因此他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同时也“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是穷苦老百姓,鲁迅对他们饱含深情和热爱,比如他童年时的好伙伴闰土,后来饱受苦难生活的艰辛;比如受着封建迷信、礼教折磨的祥林嫂等等,这些故乡中的小人物过着连牲口都不如的贫困生活。
还有那描写得惟妙惟肖的孔乙己,那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一个知道“茴香豆”的“茴”字4种写法的秀才,一个满口说着“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算偷也”的书生,一个连酒钱都付不起的长衫先生,落魄到如此境地,后来被人打折了,用双手爬着到酒馆的那一幕让人潸然泪下。在那个苦难深重的年代,即使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人的结局也只会是死了都没人收尸,任其腐败、零落。那个可悲的时代,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月啊!
我在鲁迅故居中从三味书屋走到百草园,一边走一边回味鲁迅笔下的人物和情节,一边走一边感受当年鲁迅成长的经历。鲁迅之所以成为一个革命战士是因为他家道中落后受到的艰辛生活,是因为他接触到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是因为他善于用像手术刀一样的笔触去解剖社会机体出现的许多毛病,更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大侠之心。
所以,主席曾经说过“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