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录︱扯扯捞捞:皖北孩童成长小视频

诗经·魏风有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古往今来的皖北这一方水土,滋养了皖北人良善仁厚的品质。他们在广袤的皖北平原上辛勤劳作,演绎创作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直抒胸臆的民间歌谣。它们或直白简明,或清新淡雅,成为皖北乡村风情的俏丽点缀。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则《扯扯捞捞》。

扯扯捞捞,

背背抱抱,

家后有棵皂角。

 皂角发芽,

宝宝会爬;

皂角开花,

宝宝叫妈;

皂角打纽,

宝宝会走;

皂角结果,

宝宝上学。

扯捞,皖北人的语义中,它就是牵连,用手拉着,扯着。捞,有两个读音,lǎo,或者lào,但意思都差不多。比如说,垒砖头。横竖有别,放倒或者立起有章。这也就是让砖头块之间,有扯捞,而不易倒下。

通常,扯捞用于长辈对孩子的照看。由此,进入正题:对孩子,不是扯扯捞捞,就是背背抱抱。特别是妈妈领孩子,或者奶奶领孙子,不是扯扯捞捞,就是背背抱抱。这分明,就是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家后有棵皂角——皂角树开始登场,并在接下来的情节转换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与宝宝一起,轮番成为这篇歌谣的主角。

今天的皖北大地上,皂角树已属罕见了。2015年12月,阜阳的颍州晚报曾报道说,阜阳经开区小巷内,发现了一株百年皂角树。但从歌谣的叙述来看,从前的从前,这里的皂角树恐怕是寻常之物。

随着镜头的切换,“家后有棵皂角”的远景,让位于“皂角发芽”的特写。紧接着,顺地爬的小宝宝,闪亮上场。此时,皂角树的静态,向着宝宝爬行的动态转变。而其中,蕴含着孩子一步一步长大的浓厚意味。

皂角开花,宝宝叫妈——镜头在皂角和宝宝之间扫来扫去。这不只是镜头的移动,也是时间的推移。刚刚发芽的皂角树,已是花儿朵朵;刚刚爬着的孩子,已能开口叫妈了。皖北人说,这是孩子“呱啦话”。

皂角打纽,宝宝会走——才开花的皂角树上,已然丢荚了。这谓之打纽。皖北人称花期后的小瓜,就叫作瓜纽,因其形似旧时的小纽扣。此时的宝宝呢,会走了。你看时间过得多快!似乎一眨眼的工夫,背背抱抱的孩子,已能独立走路了。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少年轻的父母们,日思夜盼的,不就是襁褓中的孩子,能有撒开腿,会走吗?

皂角结果,宝宝上学——发芽,开花,打纽,结果:这是皂角树的生长过程。这个过程中,皂角完成了一次繁衍的升华。会爬,叫妈,会走,上学:这是幼小孩童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完成了他人生旅途的第一次飞跃。当然,这个过程,是要好几年才能完成。但歌谣中,把它缩短了,浓缩在皂角的发芽,开花,打纽,结果之中。

这一段小视频,简短中的意蕴丰富,而又寄托了皖北人对后辈的殷殷期待。孩子上学了,那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的背后,一定是多少个长辈殷切的目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07年10月20日 第七颗牙(左下切牙)冒出。所以最近睡觉时比较烦躁。 10月21日 连跌三跤 今天真...
    羊羊羊羊汪阅读 3,776评论 0 8
  • 《摔跤吧,爸爸 》是一部讲述了一位印度爸爸利用他的专业、他的信念,最后培养女儿走上摔跤世界冠军的道路,圆了他的冠军...
    CarrieWong阅读 513评论 0 3
  • 今天一天的工作很是忙碌,上午在整理名單的時候感覺很期待,下午打完電話時心裡却堵得慌,因為結果沒有想象中那樣好,感覺...
    夢瑤阅读 2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