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美国职场有一条“蘑菇定律”,用蘑菇形容新人的处境:被置于阴暗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被浇了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当你月薪三千的时候,是否也有这样的同感?依我看,前两条确实各有各的际遇,但第三条却主要看个人的修为。
如果你自认为是职场上得不到必要帮助的小蘑菇,那我建议你读读《富兰克林自传》。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说他30岁时获得人生第一次晋升,当选了州议会秘书,但这期间,有一个势力很大的议员出来强烈反对。为了前途,他很希望获得议员的青睐,怎么办呢?
作为后世美国人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富兰克林当然不会卑躬屈膝地去讨好对方,而是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给议员寄去一张便条,表示很想借一本书看几天。那是议员收藏的一部珍本书,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想要读。
对方很快把书寄来了。富兰克林把书留了一星期(自传里也没说他到底看了没有),还书时,又附上一张便条,热烈、由衷、发自肺腑地表达了感谢之情。于是再次见面时,奇迹发生了:对方不仅第一次主动向他打招呼,而且十分殷勤有礼。更神奇的是,后来议员变得事事都愿意帮他,两人甚至成了至死不渝的知己。
为什么借一本书,竟会出现“敌人”变“贵人”的大翻转呢?因为富兰克林做到了人脉经营的一大境界:让帮助自己的人感谢自己。
这话听着玄乎,是因为许多人的常识是“别人喜欢我,才会来帮我”。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有些贵人是因为帮过你,而开始喜欢你,然后不断地帮你。至于其中的技巧,富兰克林做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一、勇敢的开口,求助本身就是最大的恭维
当双方关系陷入冰点时,富兰克林的破冰利器,不是厚礼也不是谀辞,而是主动请求对方帮助。因为求助本身就是最大的恭维:这件事我不行,你才行,你真厉害。议员显然接收到了这样的信号,“这么珍贵的书只有你有,你真厉害”,而且这份恭维来自敌人,当然更加洋洋自得。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印证了这点。他们发现经常向人请教的人,往往更有人缘。因为几乎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你的请教会给对方以心理满足。所以虚心求教,不仅能换来自己问题的解决,还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对于那些不敢开口的新人,这个研究实在是对症良药:别看那些前辈、主管样子拽拽,其实他们心里巴不得你上前求教,好体验当导师的快感呢!如果你去请教时,还悉心地带上笔记本,一字一句记下他的金玉良言,他一定会字斟句酌、知无不言,背地里还乐得心儿乱颤。
记住,没有人牛逼到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也没有人苦逼到帮助不了任何人。所以,不要轻易给任何人贴上“没用”的标签。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是你未来的贵人。
二、从“举手之劳”的小忙开始
举手之劳就能换来助人为乐的美誉,自然人人愿意出手相助。就像富兰克林只是向议员借了一本书,而议员只要完成三步“把书拿出来,包好,交给邮差”,就能获得宽厚慈祥、有求必应、乐于提携新人……一连串的好名声,何乐不为?
一开口就要人家帮天大的忙,那人家拒绝完全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之后你不敢再开口,他更不好意思请你相助,双方的关系就陷入僵局。
请人帮忙不应给人添乱,所以事先应该摸清情况,找对帮忙的人。比如向老板借几万块应急,对于老板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善举;但如果是向月薪只有三千的你开口,那简直是一种侮辱。
愿意帮你小忙的人,今后更可能帮你大忙。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请求一批居民将一个“安全驾驶”的大招牌,竖在自家院子里,结果之惨淡可想而知。对另一批居民,则先请求他们将一个“安全驾驶”的小标签贴在窗上,两周后再问他们愿不愿意竖个大招牌?结果成功率提高了38%。先降低门槛,让对方接受你的小要求,往往就能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同时,对方在帮小忙中树立了好形象,就有意愿保持下去,所以面对你提出的“天大的忙”,也就不好意思拒绝。
就像富兰克林所感慨的:“假如一个人帮了你一次忙,那么以后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意帮助你。”
所以,如果你希望得到大人物的提携,不要一开口就说“请帮我登上人生巅峰”,那是“癫疯”的表现。你可以说“请推荐一本对您影响最大的书”,对方就会笑脸可掬地告诉你,而你细细读完后再向他请教疑问,可能就是你“登上人生巅峰”的开始。
三、请对方帮他喜欢帮的忙
如果富兰克林只是向议员随便借一本书,那绝对无法取得后来的效果。正因为他掌握了对方的心头好,所以准确地挠到对方的痒处:“他竟然知道我有这么一本书!他竟然对这么冷僻的知识也有兴趣!”
每个人都有所专长,有些显而易见,有些鲜为人知,而后者比前者更希望得到认可。所以如果你能发现他的“隐藏技能”,积极地在这方面向他求助,让对方由此获得了找到知音的快乐,那他怎能不喜欢你呢?
如果你的前辈或主管是一个穿着有品位的女性,那你就应该萌萌地请教:“怎样才能穿出您这样的英伦学院风呢?”。当她讲得面若桃花,你适时地弱弱问一句“怎么才能涨点工资呀?好想买您说的那个品牌的衣服哦”,得到的回答肯定就不至于冷冰冰的一句“公司有公司的绩效制度”。
当然,主管最喜欢帮你的是有价值的忙。你过来问“这期杂志该上什么专题”,换来只能是一对白眼。如果你经过细致的准备和思考,问的是“这期杂志该上这个专题,还是该上那个专题”,那肯定会得到必要的指导。
四、让感恩成为长久的情感纽带
富兰克林的第二张便条写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一定满纸谦逊的恭维。试想,如果这些话写在借书之前,富兰克林就是溜须拍马的无耻之徒。但写在借书之后,他就成了懂得感恩的大好青年。而且这些恭维的可信度,也有了保证。
感恩的主要外在表现是礼貌。前几个月,朋友介绍我去给一个孩子辅导作文。我从没正儿八经给人上过课,抱的是“Get新技能”的心态,所以声明分文不取,而每节课我都尽心尽力。按理说,我应该是送出了一份人情,但事实上,我却觉得自己欠了一份人情。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家长礼数太周到。他们比我年长,又是大学教授,但握手必定躬身,言必称“您”,听讲像小学生一样频频点头。即便后来课程结束,还是经常问候。我深深体会到了诸葛亮累死还觉得愧对刘备的心情。
礼貌就是这样神奇的转换器,神奇到能把“施予者”变成“被施予者”。转换的临界点在哪里呢?我觉得,就在于让对方感到“不好意思”的那一刻。如果你觉得礼貌没那么神奇,那是因为你的礼貌还没有做到让人“不好意思”的程度。
而感恩的最难之处在于:别人的好,你能记住多久?很多人在得到帮助的第一时间,恨不得给对方叩头,但睡了一觉后第二天遇上,就不过是微笑而过,到了一星期后,可能连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都懒了。能帮助你的人,都可以说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但大部分“贵人”,就这样又变回了“路人”。
在合适的机会,不断重提对方曾经的帮助,确实是很多成功者的社交技巧:既是给对方最好的恭维,又能彰显自己的人品,更能加强双方的情感纽带。我相信,富兰克林在和议员后续的交往中,借书一事肯定常常被他挂在嘴边。
别人的好,一时记住很容易,一世不忘却很难。如果你能做到,就能让帮助过你的人感谢你。
文章版权信息
- 原文作者:燕子坞主人
- 原文地址:http://read.douban.com/reader/
- 本文关键词:人脉管理,帮助,感恩,礼貌,求助,主动
-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团队转发,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