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是斯坦福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理论,是积极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效能,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着积极和阳光的心态,生活的更健康,更容易获得高的成就。
我从小算是个学习不错的孩子,尤其是在数学和理科方面。小时候自己和父母都会对一件事情好奇,就是为什么我能做到保持好的成绩?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想出很明确的答案,自己其实一直也特别好奇,因为想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帮到其他学习有困难的朋友。
直到今天,在《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看到了自我效能理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
原来答案,就是自我效能。
首先,最初的自我效能的建立可能源于父母的鼓励。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经常会玩快速计算数学题的小游戏,每次我取得好成绩后,都会夸奖我“真不错,真有数学天赋!”。也许就是那些鼓励和夸奖,让我建立起了初步的自我效能,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学得很好。
在之后的时光里,由于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我很愿意投入在理科的学习中,相应的会获得不错的成绩,这又反过来继续强化了自我效能,使得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
相反,我在文科方面始终非常不自信,也可以说自我效能很低,这也许也是我即使强迫自己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后,依然成绩很不理想的原因。当我自己心理已经感觉自己不擅长,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时,即使付出很多努力,最后的结果也会不甚理想。
自我效能的建立可以从掌握经验、观察学习、社会性劝说等方面建立。
掌握经验就是通过自己完成任务,当成功完成后就会提高自我效能。
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完成任务,也能够提高自我效能。
社会性劝说即别人告诉我们我们能完成这个任务,自我效能也会提高。
总之,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
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