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止了你,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文 / 董小琳

很多人庸碌一生,是因为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盈。

时隔3年,伍绮诗又回来了,带着这本《小小小小的火》。

还依稀记得,当初手捧《无声告白》沉醉其中的自己。体会着爱与失去,人生的意义。

2017年,她再次用同样的细腻笔触,镌刻出每一个不完美却丰盈的人物。带给了我们,美国中产阶层社区的故事。

新的希望

在《无声告白》中,作者曾这样写道: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因此,莉迪亚死了。

在《小小小小的火》中,小女儿伊奇有了第三种选择。她用星星之火烧掉了牢笼,然后远走高飞。

因为,在这次的故事里,出现了米娅一家。

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

于是,在这个夏天,我们读到了新的希望。

关于选择

问个问题:

现在的生活,是你当初想要的样子吗?

别急,你先想着。

趁着这功夫,我们不妨来了解下书中美国小镇的日常——

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从蜿蜒的道路布局

到房屋的颜色

每家每户门前种什么树

草坪多长时间修剪一次

甚至镇上居民将要过上怎样的美好生活

都是由市政部门统一规定的

表面上看,西克尔高地的居民们都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

但,随着艺术家——米娅的到来,这种“不允许例外”的人生即将被打破

米娅,单亲妈妈、摄影艺术家,和女儿珀尔常年过着“周游式的生活”。一辆汽车,就是两人的全部财产。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靠临时零工来贴补日常。但不富足的物质条件,掩盖不了米娅精神世界的自由,倔强地用诗意的灵魂,做着倾心的工作。

当米娅母女以钟点工+租户的身份介入理查森家的时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发生了碰撞,要么彼此妥协,要么互相伤害。果然不用多久,理查森太太的四个孩子全都和这对母女扯上了关系。两个女儿更是与米娅情同母女,尤其是喜欢独立思考、天性桀骜的伊奇。

如果是你,会选择安稳富裕、毫无悬念的小镇生活,还是居无定所、狂放不羁的流浪艺术?

关于理性

这还用说?但凡理性的人,都不会选择流浪。

那么,曾经的那个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在作者洋洋洒洒近400页的作品中,很大篇幅都花在了青春期的生活起居、心理变化上。一个个真实饱满的人物,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那段懵懂。

没错,那时的我们对未来充满幻想,厌弃父母的老套与守旧,相信自己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但后来,经历过现实的磨砺和洗礼,我们渐渐地忘掉了初心,变成了小镇上的“幸福”居民。

这,就是我们的理性选择。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

理性选择需要保持价值观的一致性。

假如,我说苹果比梨好吃,梨比菠萝好吃。是否就能判断出,苹果比菠萝好吃呢?

那如果我非说菠萝比苹果好吃,“不一致性”就出现了。

这时的理性选择,就没有了意义。

那么,我们的价值观,会不会变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经常会变。

比如说,在这本《小小小小的火》中——

小女儿伊奇在变:由开场“认为自己是疯子”,变为了笃定地离开小镇的追梦少年。

理查森太太在变:从确信“安稳美好的人生必须经过严密的规划”,到“独自坐在黑暗中,浑身冰冷,第一次不去在意别人的想法”。

甚至,作为挑战者的米娅,也在变:在此之前,米娅都是凭直觉拍照,依靠情节判断好坏。而波琳的一句“言之无物等同于失败”,让她对摄影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看看,无论是被打破的对象,还是勇敢挑战规则的人,都会变!

因此,所谓的理性选择,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的是:不留遗憾

脱离了“理性”束缚,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自己期待的生活。

和现在的状态相差了多少?

我们内心中,是否还存有那一点星星之火?

能够再次把自己点燃,全力以赴去实现真正想要的生活呢?

不管你的答案如何,只希望,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END—

天津首位拆书家

拆书学院签约领拆

得到APP签约作者

《中国家庭报》专栏作者

如果感觉文章对自己有用,请留个“喜欢”再走吧 ^_^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