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作之于我从来都是害怕多过喜爱。自小就对那些文笔好,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娓娓道来,谈笑自若的人由衷佩服。看人家写文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而我则每每感觉如临大敌,酝酿良久,仍如难产之妇,不见文字流于笔端。
如此痛苦的感觉,从毕业后就开始彻底解放。自甘平庸地度过一段几乎与书本隔绝的堕落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朋友赠送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一口气读完,还准备了一本厚厚的摘抄笔记本。虽然至今仍记得那本笔记本开了头以后,就一直空着。但是从那时起我才意识到学习的必要与紧迫性,生活有了小小的转变。
自开启育儿模式以来,陆陆续续写点关于孩子成长点滴的文字。孩子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口出狂言,都成为我的惊喜;第一次趴在床头撅着屁股用稚嫩的声音对我喊出“你是个伟大的坏妈妈”,成为警醒我的惊堂木。
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才发现我的童年记忆里没有装下几个安徒生的经典故事。老大不小地能和孩子一起有幸读到如此生动有趣的精彩故事,同样带来内心的震撼与美妙无比的感觉。
为了跟上孩子的快速成长的脚步,我开始有针对性地读些育儿书籍,成长自我变成了新的目标。就这样学习与写文都围绕着孩子的成长而开展起来。
偶有几个斟酌良久的字句分享到空间,引来朋友的共鸣,带来一时的小快乐。遂开始我手写我心,内心的困惑,一些不能与外人道的负面情绪,经过一通发泄后心情豁然开朗。
本着日后回忆可用的初衷,心血来潮时留下短短一两行字的心情感悟,几段话的自问自答,如此乱堆乱砌般,渐渐发现文字之美,令人欲罢不能。
说那么多废话,是为了简单说明写作于我是形势所迫,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而这股自我成长的源动力,竟是来自孩子这个尤物。
(二)
网络为我搭建了最便捷的学习平台,偶然的机会,从有书看到刘主编的写作课推广。要不要参加学习?是报魔鬼营还是普通班?我都犹豫了好一阵,双鱼的纠结性格总会在我下决定之前困绕我。思前想后一阵子,我对自己说,好歹刘主编也是个知名大伽,至少能学到点新知识吧。既然决定要报名学习,就报魔鬼营。我这拖延癌晚期患者,仅凭我一已之力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刘主编的基础写作课,对我来说干货满满。29天的认真学习,我一心扑在写作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完成当天任务。结业前的一天一篇紧张赶写的日子,让我焦头烂额几乎要崩溃。因为知道自己的斤两,我对自己相当宽厚,把学习的目标设为完成任务就好。
不谈文字写得有多么的不堪一读。数一数好歹完成18篇随笔,2万余字对我来说也是个小突破。助教老师客气地给我评了一篇优秀作品,也让我在心里对自己小小地肯定了一下。
课程结束时,我没有终于可以松口气的轻松感。而是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很low,输入不足、平常没有素材积累,输出的文字太浅白。前所未有的无力、沮丧感包围着我。
(三)
参加刘主编写作课学习意外收获了一群爱学习的姐妹。小漫老师在小群内发出邀请,问我们要不要参加魔鬼训练营的周更,并说明唯一的处罚就是不更文送机票。我们知道后,一来觉得有趣,二来想想周更总比日更来得轻松,去玩玩吧。如此机缘巧合走上了另一场写作学习之路——开启在简书上的周更写文。
原创魔鬼训练营,高手如云,一进去就遇到许多优秀的前辈,我第一感觉是想逃。承蒙老师不弃,对我那些不堪直视的文字,有着无限的包容,还适时地给与细致地指点,我都一一记在心底。哈哈,跨越浅薄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我这种底子薄弱的基础写作者,容我多费些时间慢慢地渗透。
(四)
明白自己的不足,前阵子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停止写作,先进行阅读输入,等有了一定的积累了再考虑输出。后来感觉,阅读的想法不是刚刚开始有的,书架上未拆的新书不少,一直停留在想法很多,付诸行动时却被各种理由推后。也许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理解,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使得深入读下去的动力不足。
在简书上,三个月来的写作过程中,听老师们关于写作技巧的分享,与学姐学妹的讨论里,明白读与写是相互促进的。写作让之前满脑子浆糊的我,逐渐有了思考的方向。好的文章都有一定的章法,通过写读书笔记或是读后感,更能把握住作者的意图,抓住作者的逻辑布局的主线后,就会有了不一样的视角。理解透了,就能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如此读与写是有着相互促进作用的。
(四)
尽管写得艰难,但写作还是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视角不再局限于某一处,观察变得细致起来,心态更加的平和,遇到事情没经过多方面的考察,不再急于下结论。
我知道我的文字尚停留在起步阶段,坚持很难,但我会一直在前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