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001.用概率思维,代替惯性思维。
人们习惯性认为,“只要……就……”,但只要后要做的事情才是最难的。应该根据实际的需求培养习惯,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从长期的角度审视,不计较一两天的得失。
002.积极行为代替消极行为
旧习惯越是压抑越想做,因此要找到相对积极的行为代替旧习惯,例如:不是坚持不抽烟,而是坚持嚼口香糖。
003.将行为可操作化。
将读书、写作、减肥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到读多长时间,写哪类文章,写多少字,饮食怎样安排等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细节上。
004.坚持正确的姿势
关注坚持习惯的过程而非结果,例如:坚持早起,不要只看自己哪天早起成功或失败,要看为早起我们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如何优化调整。
005.探索尝试期。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正开始着手于培养某项习惯。
注意:不要死磕——当发现某些行为不适合时,在保证主旨的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行为。
不要公开承诺——在尝试期,本身未确定行为是否合适,公开承诺会造成压力。
006.内部调整
放宽要求——可以允许有一两次的中断,但不要放弃,中断最好不超过两天。
007.外部支持
先请教相应领域的牛人,帮助判定习惯是否适合。
008.拒绝干扰
规避诱惑,读书时远离手机和电脑。
取得支持,让朋友不要在读书时打扰自己。
009.培养碎片思维。
日常用语会影响到思维表达,为你要培养的思维找到具体的语言,并坚持使用。例如:“请帮我……”,“打扰下,可以……”。
010.减压
压力过大,过于焦虑不利于习惯的培养。要经常保持微笑,用轻松语调讲话,然后舒展放松身体,冥想,可提高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