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总是不同的,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往往你会认为是错误的,那他呢?他可能会摇摆不定,觉得有一部分是正确的,而有一部分的错误的。
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是吗?不同的思想赋予了这个纷杂的世界各种鲜明的色彩,让生命从单调走向生动,从黑白走向多彩,从一板一眼走向千姿百态。
可这样灿若晨星的思想对某些权利阶级来说并是什么好事,它们会让人民喜欢特立独行,变得难以管束,没有什么比这样各持己见的人群更难以约束的了。于是这些权利阶级为了维护统治与剥削,他们开始寻思控制思想的可行性。
——如果我们能将这群该死的极端异见分子处以绞刑该有多好!
——以禁止艺术,改变语言的多样性来禁锢思想应该是不错的方法。
——怎么监控这些阳奉阴违的愚蠢蝼蚁呢?监视电幕可是不能少的!
——如果将他们集中在宿舍里统一管理,那就太好不过了!
……
设想总是美好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由对于人类来说,并想象中的更重要。
在《1984》中,这些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手段被极端化,用以制造冲突,于是本来被隐藏在黑暗中的某些东西,被大大晃晃的摆在了明面上,供所有人指指点点,这个时候我们这些看客才恍然大悟,原来被统一的思想是如此令人颤栗,原来思想自由是人内心深处所割舍不掉的执念。
《1984》的故事被设定在1984年,那个时候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三个部分,欧亚国,大洋国,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所有的社会结构均被彻底打破,高度集权制度在世界盛行。为了维护统制行为,这些国家不断编撰着历史,改变着语言。思想和文化在这个时代就是禁忌,完全不能触碰的禁忌。
故事的主人公温斯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是一名真理部的小小螺丝钉。每天在“电幕”的监视之下,被不断的灌输“正确”的思想,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但是在日复一日被“洗脑”的过程中,他对自己以及周围所有人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怀疑,他开始向往着自由。
当一个人从出生就已经被决定了一生的生活轨迹之时,生命变得如此的可怕,没有一丝波澜的生活开始在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蔓延:吃饭、工作、睡觉以及痛斥叛变者,人的思想被完全控制,如同批量生产的机器人一般,没有一丝可以称之为人性的东西,这个时候,这群生物,是不能被叫做人的,只能被笼统的称之为权利阶级的机器。
人这一生其实很短,从生到死,不过百余年光阴,生前是虚无,身后也是虚无,唯有这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可以去寻找活着的意义,他们是需要思想自由的,让心灵寻求归属,让世界被探索。
有了思想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接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走自己期望的道路。
人生不再是被复制的思维程序,而是千姿百态的绽放。
裘莉亚会是一个快乐的姑娘,每一天都活力四射,她会为考试而愤懑,会为追求者的的穷追不舍而烦恼。
奥勃良会是一个英武的特警,对待犯罪分子绝不手下留情,即使有危险也是不会退缩的。
派逊斯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市民了,他总爱对各种政策絮絮叨叨的不满,有些时候唠叨得连妻子儿女都难以忍受。
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将生命活得五彩斑斓,实现内心所渴望的人生历程,而不是被禁锢着,被监视着,被看管着,被强制灌输着千篇一律的“正确”思想。
渴望飞行的人研究着飞行器,飞机被发明,然后名垂青史。
对书写感兴趣的人研究着新的书写载体,纸张被发明,获得内心的满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为这个缤纷灿烂的世界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如果思想是自由的话,那么温斯顿或许会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毕竟他总是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内心的想法,我想他会喜欢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用钢笔在新买的笔记本上写下一些发生在来往行人之间的故事。
可是他的思想是被禁锢的,在只有黑白的世界中,他没有办法正大光明的拿起钢笔,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思想获得自由。
他的灵魂在叫嚣着,他的身体在紧绷着,连身体里的血液都是沸腾的,他渴求着思想的自由,渴望着身体的自由,渴望着能够逃离愚不可及的“三分钟”。
你们知道的,当人强烈的渴望某种东西之时,当这种欲望冲破了对未知的恐怖,就算是死亡,就算是粉身碎骨,也阻止不了已经迈开的脚步。
温斯顿迈出了第一步,迈出了第二步,迈出了第三步……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让他坚定的迈出代表着堕落,代表着背叛,甚至代表着死亡的步伐。
如同19世纪诗人裴多菲所吟诵的那般: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温斯顿将代表一切的生命置之度外,只为寻求那在幻想中才存在的自由。
可是后来他死去了,真正的死去了,渴望自由的灵魂被绞杀,思想被永远的禁锢在暗无天日的阴暗牢笼之中,留下肉体在破旧的酒馆中苟延残喘,像千万个“复制人”一般,等待着肉体消亡的那一天。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心已逝去,身体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知黑白。
可恰恰是这样的结局才最能让人感到来自地狱深处的阴霾,才最能让人感到颤栗。有一个人,他曾经最求着自由,经过了千难万苦,不但没有得到自由,反而被禁锢所洗脑,被灌输入曾经万般不屑的“复制”思想。他还活着,但却如同死了。
这大概是作者对所有阅读者最严正的警告了——你们是人,你们要保持人性,要有自由的思想。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那么一些瞬间,充斥着无数被桎梏的灵魂,即使过去百年千年,也依旧触目惊心,让人不寒而栗。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用李斯之建议,颁布法令,焚烧《秦记》之外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皆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之人皆以死刑处之,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妄学法令之人皆以官吏为师。
次年,方士卢生、侯生等代始皇求仙败后,私下谈论始皇之为人、执政及求仙等各面,且携秦始皇赐予之巨资出逃。始皇闻此消息,大怒不止,遂迁怒于各方术士,令人京城搜查审讯,共抓获460余人,悉数埋之。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焚书坑儒”,一场对妄想对思想禁锢的“战争”,烧毁古今文献无数,杀害方士共计四百六十余人。
秦始皇妄想通过对人民思想的禁锢让民众变成只知吃喝拉撒的无思想之人,任凭摆布、剥削,殊不知人的灵魂永远是向往自由的,这些被禁锢的灵魂终将冲出樊笼,揭竿而起,改朝换代。
电话忽然想起,将我从被禁锢的恐怖之中拉回现实,表姐在电话中邀请我这个周末去青城山放松一下心情,看看窗外,大妈们在夕阳中舞动的身影与近处的车水马龙相互应和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意愿中走过每一天的路程,愿意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想要从事什么行业就为之奋斗,这样的世界大概是温斯顿到死都求而不得的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