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前,小新突然问爸爸,天下到底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爸爸以前说过这样的话。
爸爸说,人们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正当的报酬。如果有免费的午餐,那是属于不劳而获嘛。
小新追问,那商场里面,为什么会有免费的试吃呢。
爸爸给小新解释,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偶尔的免费试吃,会在商场买别的东西时被商场赚更多的钱。从这个意义上讲,试吃就是诱惑的陷阱。
小新又问,自己不想用的东西,免费送给别人,那又算什么呢。
爸爸回答,你愿意送给朋友,那是因为别人平时对你也有付出,所以本质上还不是免费的。
小新说,我觉得没用的东西,可以送给陌生人呀,陌生人并没有为我付出啊。爸爸回答,这属于帮助别人的范畴。对方免费获得你给与的东西,本质上还是你付出了。就像跷跷板一样,不可能两端都无缘无故往上翘,总归要有一方付出。
小新似懂非懂地停止了追问,爸爸长吁一口气。小新再这样问下去,爸爸就感觉招架不住了。
通过这次交谈,爸爸意识到,平时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蕴含着很深层次的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10万个为什么,往往会产生招架不住、才尽词穷的感觉。
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的态度也在影响着孩子。第一种态度是随随便便回答,应付了事。第二种态度是认认真真解答,但停留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层面。第三种态度是遇到不知道的,就去问度娘,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在不断深化更新自己固有的认知。这也是教学相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