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班主任在群里@,
说XX同学还没有上传作业。
妈妈看到了心头一紧,跑到儿子的房间,
招呼也没打一声推开门就催道:
“你作业做得怎么样啦,行不行啊,老师…”
还没等话说完,
儿子腾一大步跨过来,
一把把关上门,
一句”不要你管!“,把老妈晾在了门外。
我不是在写小说,
而是上周教练对话中,真实存在的日常。
“不要你管”
的确是一句让人听着很来气的话,
而这句话背后又到底是什么呢?
有没有听到孩子“不被信任”而带来的烦躁,
有没有听出“缺乏掌控感”带来的沮丧?
也许你会说:
“不催不行啊,孩子自控力弱,
不盯着他怎么能做好功课呀。”
每当这时候,
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晓明哥的样子
“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我们总觉得孩子是会出错的,
是不OK的,
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
于是我们焦虑、担心、
恨不得什么事都要去帮他一把掺和一脚。
这份良苦用心,
在孩子的眼里,
却翻译成了不被信任,
从而引发焦躁,
最终变成了那句愤愤的“不要你管!”
与“五大信念“再次相遇
最近在HFC的课堂上,
再次听到了“五大信念“,
有一种被击中的感慨,
似乎找到了一切问题的根源。
和以前学习的教练coach技术异曲同工,
却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信念不是在困境中给自己的一贴安慰剂,
也不是在黑暗里抓住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而应该是贯穿我们整个身体,
时时刻刻秉承的内在相信。
也许,你还是会说,
这信念听着不错,
但怎么用呢?
不用还是会忘记,等于白搭。
那就举一个我和儿子的对话场景吧,
亲测有效。
“五大信念”的日常实践
疫情期间,
和儿子一起做了时间规划表,
他自己也给自己设立了奖惩机制,
并欢快的写下了同意二字,还签了名,
自信满满的说一定做到,
肯定会得到自己设定的奖励。
可惜,好景不长。
第一个周末,
才坚持了一天半,周日下午就露出了马脚。
拿着iPad玩的不亦乐乎,
把时间表远远的抛到了脑后。
晚上反思时间,发现要被收拾了,
满脸的不高兴,在床上满床打滚,
说规则不对,要重新做一下时间表。
我还是有点生气的,
觉得他这完全是在狡辩,想要逃脱惩罚。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我在心中默念了几遍:
我的孩子是Ok的,是独一无二的。
于是,
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说:
“妈妈相信你是个能说到做到的孩子。
下午没完成,背后一定有你的原因。
能和我说说吗?”
儿子停止了打滚,抬起头看了我一眼,
继续讨价还价:
“我觉得规则不对,
我不想按照这个时间表做了。”
(那怎么行,别给我找借口)
内心本能的冒出这样的对白。
我调整了一下呼吸,
继续平和的说到:
“我相信这一定是你此刻做的最好的决定。
和我说说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
小子一下坐了起来,
诧异的看着我,
说真的可以不执行吗?
那我去玩啦,
就欢快的跑开了…
讲真,当时我内心还是崩溃的,
觉得完了,规则又要流产了,
什么破五大信念,都是扯淡!
睡觉前,
儿子又问了我一遍真的可以不执行规则吗?
我继续温和的说:
“妈妈相信你拥有一切你想要的资源。
改变是肯定会发生的。”
他若有所思的睡去了。
第二天,去奶奶家的路上,
儿子突然说:
“妈妈我要送给你一个礼物。
我觉得这个时间表,
我可以再试试看能不能做到。”
我很欣喜的看着他,内心无比的喜悦。
事后,我仍然在想,
如果他就真的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从此再也不执行规则了怎么办?
如果他根本没有这个洞察力,
没有感受到妈妈对他的信任,
反而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了怎么办?
打住,这么想不又是在否定五大信念了吗?
不就是没有相信孩子是OK的,
不相信他拥有一切富足的资源,
不相信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吗?
哈哈,有没有一种被绕进去的感觉?
这也许就是五大信念的魅力,
督促着你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实践。
此时,我拿起HFC的智慧锦囊,
从中抽取了一张,
上面写着
“善用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会心一笑,
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仅对于孩子,
对我们自己也是相当的需要。
今日“侬晓得哇”友情建议:
心不唤物,物不至。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秉承着信念,你想要的未来终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