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整理自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上册的第二章。
括号中的文字以及韵字的加黑为我本人补充加注,因为很多字和今天的读音及语调不尽相同,自己看着有些糊涂,便废了点功夫查阅了韵表,并依照韵表标注于本文中。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非常值得,因为之前的些许糊涂在查阅和思考中都得以消除了。
这篇文字是有关古体诗的转韵。
转韵在这里分了两种情况加以整理。一种是仿古古风的随意转韵,无规律可循。还有一种是新式古风的转韵,有一些规则需要遵守。从本文开始,分几部分来分享学习。
正文如下。
转韵,在《诗经》里就有了。又如下面这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注:我用黑体标出韵字、转韵处用黑体+斜体标出,下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四支)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十三阮)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哈哈,看到最后两句我笑了,这不是《赘婿》里的口令吗?正在看这部剧呢。)
唐诗的转韵,可大别为两种
第一种:随便换韵,像古诗一样;
第二种:在换韵的距离(比如,四句一换韵)上和韵脚的声调(比如,平仄韵递用)上都有讲究。这样,虽然为古风,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形式了。
第一种可称为仿古的古风,第二种可称为新式的古风。
今天先说第一种:仿古古风的随便换韵,这种古风如果是五言,又如果平仄多数不近律句,就非常像古诗。
例如:
隐士 孟郊
本末一相返,漂浮不还真。(十一真)
山野多馁士,市井无饥人。
虎豹忌当道,糜鹿知藏身。
奈何贪竞者,日与患害亲。
颜貌岁岁改,利心朝朝新。
孰知富生祸,取富不取贫。
宝玉忌出璞,出璞先为尘。
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
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
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
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五微)
草木择地生,禽鸟顺性飞。
青青与冥冥,所保各不违。
(上文这首诗,没有四句一换韵,也没有平仄韵递用,换韵无规律可循。)
如果是七言,若非句句用韵,就不很像古诗;而且在平仄上它们大多数近似律句,更和古诗的格调相差甚远。只有长短句的格调较为近古,而且长短句大多数转韵。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下文我只用黑体+斜体标出转韵处,并在括号内注明所转之韵)
海客谈瀛洲(十一尤),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七麌[yǔ]),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八庚),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八月),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八齐)。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 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二十五径),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一先),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 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十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二十一马),云之君兮纷纷 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六麻),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十四纸), 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十五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上面两例,就换韵的距离而论,可以说是随意不定的。但是,有时候在没有一定的情形下,也会有意造成某种局面,例如在起头或煞尾的地方,只用同韵的两个韵脚,前者可称为促起式;后者可称为促收式。
起头和煞尾的促起式和促收式
促起式:上面所举李白的《梦游天姥》,起头共用两个短韵(尤韵和麌[yǔ]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然后渐渐用长韵。
也有只用一个短韵的。
例如: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十九浩)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以下为六鱼和七麌通韵)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起头用一个十九浩短韵:草道)
促收式:促起式的作用并没有促收式的作用那样显明,据诗论家说,促收易于遒劲。促收式常见于七言古风里。例如: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 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 白头乱发垂过耳。(四纸)
岁拾橡栗随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 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 悲风为我从天来。(十灰)
(末用十灰一个短韵:哀来作收。)
渼陂行 杜甫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四支)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十四辑)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 舟子喜甚无氛埃。(十灰)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十三职)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十五删)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七麌)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四寘)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五歌)
(末用寘和歌两短韵作收:至意和何多。)
天育骠骑歌 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四纸)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七阳)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十二震)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二十一马)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十一真)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二十三梗)
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十一尤)
(末用马真梗尤四个短韵,最后两句为九字句,更显得有力。马:马下;真:人新;梗:影骋;尤:骝休)
短韵古风
由促起式和促收式,这里顺便谈一下以用短韵为主的古风,像下面岑参的一首诗,就是属于这一类: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八齐)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十三职)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八庚)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二肿一董)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十三元)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七曷)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十一真)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十五潸)
这一首诗每两句换一韵,直到篇末,才用四句一韵,因为不能一直促到底,必须衍为四句,以舒其气。这虽是技巧上的问题,也会影响到用韵的形式,所以此处稍加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