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突然想起,我已三十岁了,不再青春年少,没有幼稚的资格,也没有迷惘的权利。
而立之年,社会对你的期待是很高的:事业有成,家庭稳定,性格成熟,独当一面。
于是我焦虑了——没有一项达到标准:事业未稳,居无定所,天真幼稚,自身难保。
为何在这个年纪我会限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想想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生于蛮荒之地,父母没有受过像样的教育,家徒四壁,仅凭一种“唯有读书才能走出去”的信念把我一点点往县城送,往大学送,往研究生送。看看生于这个城市,这个时代的零零后们,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数不清的机会,对他们而言,上大学是很容易的。
我曾经天真的以为上了大学你就追上了他们的脚步,弥补了先天的不足。事实上,我确实太天真了。别人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上大学,还有许许多多你无法弥补的东西:比如人际关系、比如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自信心。
所以,我应该焦虑吗,应该自卑吗,应该责备自己的家庭吗?
不是的,我应该庆幸。我庆幸没有被这个社会所同化,没有陷入别人为你制定的标准,没有随波逐流。或许我不富有,可能一直都不会富有;或许我升不了官,一辈子平淡无奇;或许我常常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被别人指手画脚;或许我不再年轻,却常常天真幼稚。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慢慢找寻着自己的方向,走着自己的独木桥,我一往无前,无所顾忌。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有无成就又如何。或许到了六十岁,别人开始退休了,我的人生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