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完饭看到了单读载录的一篇小说,单读为它起名“妈妈不想玩水果消消乐了”。我很喜欢这个标题,当然我也猜到了这是一个关于中年或者老年母亲有关孤独的故事。点开以后,是一位叫王占黑的作者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做《美芬的故事》。
小说一万多字,但就像网友说的那样,我分三次看完的,不是因为它长,而是因为看的时候心真的会痛,我需要停下来缓一缓才能继续。我没有学过怎样系统的评判一个小说的良莠。但是在我看来,能让读者真真切切感到心痛的,就是一篇成功的小说。读完以后我真的有眼泪盈眶的感觉。小说下面网友的评论更是给了我很深的思考和感悟。
《美芬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孤独的母亲,主要通过广场舞来度过自己的晚年,而她隐隐地指望着在女儿的婚礼中,释放一个女性最后一次令人惊艳的机会,无奈成为泡影——她发现已经难以参与女儿今后的生命。
我不擅长去解读文章本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现实意义,我想写一下读完这篇小说后我最直观的感受。
“把太多的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本身就预示着悲剧”,这里的情感不分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文中的主人公美芬因为把太多的东西押在了她的女儿身上,当女儿无法与她达成共识去实现她的愿望时,那种失落感是不言而喻的。生活中,这种因把太多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产生的失落感也比比皆是。以我为例,以前我总喜欢依赖别人。遇到烦心事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我劝导而是希望有个人能把我从痛苦中拉出来。可是,后来你会发现啊,世界上没有完全地感同身受这种事情的,能够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有些时候太过依靠别人,一旦别人带给你的低于你期望的,你会失望。失望有时会比痛苦更加心痛。
父母那代人习惯把一切都献出去,青春献给国家,真爱献给家庭,唯独只留存了一点点希望给自己。而这一点点希望也只是寄许在儿女,希望自己以后有能力融入子女的新生活。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他们习惯于一生为子女操心奔波,从孩子的出生到考学、工作、结婚、生子,这一切地一切他们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参与。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仪式感,同样也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生而为母,生而为父,在他们看来,这样才不会辜负。
以前的我总是很烦爸爸妈妈的话,甚至在他们关心自己的时候都会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过,现在我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不耐烦地皱眉或是反感,而是愿意听他们多说一些话,即使那些话很琐碎、很无聊。但是,这种耐心可以换回他们的满足,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参与到子女的生活中,他们没有被时代落下,那么我想我的耐心是值得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办法拿自己的人生去实现父母一时的满足。但是,我想没有几个人的父母是需要你用一生去满足他们的。就像文中的女儿那样,仅仅是做一件你不喜欢的形式主义的事情就可以满足妈妈期待已久的愿望,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需要她牺牲多大的事情。有的时候,其实你的一次短暂陪伴就可以换来父母的嘴角上扬。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奢求相互理解,但只愿能多些包容,找到一种舒服的相处方式。而最舒服的相处方式,莫过于彼此独立,互相守望。
生活大爆炸某集霍华德问莱纳德他妈:“您有这么多有着如此成就的子女,您是不是觉得非常骄傲啊”莱纳德他妈:“为什么啊?那又不是我的成就”。
这位妈妈用最简短的语言告诉了现在的夫父母以及以后的我们:即使年岁已老,也要学会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毕竟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稳妥的。所以我想,送给父母那一代最好的劝诫,应该是“来不及认真地年轻过,就认真的老去”
生活,生活到最后,或者仍旧在路上,但终究会明白,只是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