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课才四点,趁着时间还早,我想去观览三峡博物馆。到达博物馆的门口已是4点,门口战勤的哥哥告诉我,5点左右就会闭馆,打算走到顶楼在依次观赏下来,馆里的摆设尽量还原着早期重庆的真实情况,而更多的则是已抗战为主,里面的灯光很暗,里面有一棵很大的树,树的周围有很多民房,房屋里有村民需用的东西:扫帚、箩筐等,里面还有被塑造得活灵活现的村民正在忙活,站在房屋旁边,真感觉自己回到了抗战时期。
我驻足在一处,看着抗战时期的重庆人民生活的景象,多名男子赤裸着背,头上系了一根白色的头巾,脸上的汗如珍珠般正在往下掉,一名男子正拿着一个粗碗正大口喝水,他的旁边放着一口大瓷缸,这副景象让我心里明白是在干活干累了正在喝水歇息,而他们干得活绝对是最苦最累的,顿时想到了三峡前那一排排的川江号子,绳子勒在他们赤裸裸的肩头,发出那一串串的喝吼声,此起彼伏般相呼应,像是长期受累发出的吼叫,又像是为了使拉号子的节奏一致,发出的呼应,这时身边来了一对外籍友人,高大的男子定睛观赏着此时自己也在观赏的这张照片,金发碧眼的女子用手指着照片上的一名男子带着稍高调的笑声说到:back,back。听到她说的词我想到了“光背”两个字。与他们经过“where are you from?......”这样的浅短交谈后,我很想告诉他们这张照片时期的重庆人民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是用自己的身躯在付出劳动力建造着他们的家园,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守护家园,养家。只是我英语不好,词穷,不知如何去描述这张照片。那句“back,back”有时会跑出来刺激我的心。
走到一楼,看到墙上贴着一张海报,在简介前看到一个人的头像,知道那是关于一个人的简介,但因为临近闭馆的时间了,自己径直走进去想看看里面的画,正打算观赏离自己最近的那幅画时,看到有记者摆弄着三角架上的相机,正在采访一位老者,好奇心驱使我走向前去,看到老者正在讲述着墙上的话,以为他是一名关于画的解说员,只是听他的解说简短却把一幅画之所画的景物及主题就概括出来,听后就让你懂得了这幅画的含义。感觉他应该不是解说员。为这位老者拍照的男生额头上和颈上全是汗珠,但是他一直都在照相机上设置着什么,都没有时间来得及擦一擦汗水,当记者指着一副画上的几个人问到:这一副表达的是什么主题?老者说:这幅画之所以叫“喜大同奔”,是因为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大家的生活都越过越好所以他们手挽手呈现的是往前跑的状态,这里面有农民,带着项链的代表的是暴发户,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代表,这样画意味着我们国家的人是在共同进步,而不是只让某类人享受到中国进展的成果。
听完老者这样讲,看着他的容颜,让我想起刚进门时那张海报上的头像,原来他是这一层楼墙上挂着的这些画的画者。记者站在一副全都装军装的画的面前:问到这幅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呢?老者凝望着自己做的这幅画:这是一副重庆抗战时期的景象,这里面的兵有的人受了伤,但他依然手握着枪,他们的眼神都很坚定。我看到有的士兵身上包扎着纱布,而纱布上已渗透出了鲜血。记者又问:你为什么要选择画画呢?此时我看到老者很是无奈的垂下头,在抬起头时眼圈早已通红,突然间就变得老泪纵横。我跟你讲嘛,我跟着父母来重庆时只有5、6岁,那时后我走在重庆的街头,看到的到处都是端着碗要钱的人,你都不知道看到他们有多惨,说到这老者连连摇着头。我之所以要画他们,是因为他们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我要把他们都画出来。60多岁的老者说起这些,能在瞬间红着眼,留下泪来,那是对自己所画的景象多么的执着,有着多么深的理解,蕴含着对自己所见到的多么深的感情,才被记者询问到为何作画时,此时的他居然情到深处含着泪讲着自己做的画,那是对此在心里藏了多深的感情啊。
老者来到了一副像是关于写生的画前,他说这幅是在中国前景刚有好转画的,画上是一位青年在画板前作画,他旁边的地上留着一件东西,而画上的远处是农田和翠绿的庄稼。他望着自己的画沉思了几秒,回头向作者说到:我为什么选择要在这个地方画这幅画,是有寓意的哦,只是老者没有说出到底是什么寓意来。我能感受的是在乡间的田边画这些画意味着是一种真实,中国古时就是自给自足的国家,而在动乱的时代,解决温饱问题更是农民的当务之急,而说明前期的中国在不断变好的情况就是让农民有粮不再为生计发愁,画者在田边作画,画着最真实的农田与地里的庄稼之景是对那时的国家在一点点变好的最真实的写照。而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走入内心的。老者说这幅画当时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望着这幅画,对刚才老者描述的抗战时期的悲惨景象比起来,心理顿时觉得好受点,而在乡间写生的那位青年那专注的神态让我忍不住跨国澄清的田里的水望着远处那一片片得到碧绿,感觉微风正轻拂在上面,顿时觉得身心舒畅,内心也有了一种很欢快的感觉。
很想在跟随着老者听他讲讲自己的画,让我这个偶遇的外行能有更多的时间跟随着老者的脚步与自己亲身作画的讲解,让自己能尽情全面的感受画里所描述出来的景象,可惜自己去的时间比较晚,博物馆要闭馆了,工作人员一直督促着让我下次在来观赏,带着一颗因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切及老者讲解的自己的画自己理解到的一些事实油然而生的一颗沉重之心走出了博物馆的大门,在门口的梯子旁有一位老奶奶正带着自己的孙子或是外孙在门口玩,门外的一切都是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而门内的那些画却记录着这个城市的经历及变化,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丰衣足食,没有流离失所,没有战争的硝烟,不用经历战争所带来的悲痛,不用在本该接受教育的年龄却端着碗去沿街乞讨。可是有一位老者他看到了这一切,他用他的画笔为我们展现了自己不曾经历的那个重庆的时代,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带着最深的同感之情,凝结着太多的思绪把他画了出来,老者叫古月,博物馆一楼的画展门口那张介绍古月的海报上有太多让自己看后很是震撼的头衔,可是我却只记住了那张讲起自己的画情到深处时老泪纵横的那张脸。对于太年轻的自己,只能做到记住过去,不畏将来,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在安稳的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做的对他人有益的事飞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