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5·4】——孔子赞子贡是“瑚琏”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请教老师说:“我的表现如何呢?”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件大器。”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宗庙里面尊贵的瑚琏。”

【感悟】

一、子贡的谦虚

本章是子贡跟他的老师孔子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论语》如果你一篇一篇的品读,慢慢咀嚼其味,意味真是很深很浓。古人读《论语》,一直读到老都不厌的。宋代宰相赵普一生就读一本书,就是《论语》,他学习《论语》,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动一刀一枪,就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助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在他辅佐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及宋太宗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我们接下来品味本章的意味。

大概是子贡听到老师评价“子贱”(5.3),他自己就跑去问他的老师,说“赐也何如”?由此,我们会感觉到子贡是一个很外向型的人物。有人评价子贡这个举动带点傲慢,肯定是自己觉得还不错,所以跑去问老师。

我结合子贡后来的表现以及【1.15】那时还带有“少年不知愁滋味”很自负的子贡,经过老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雕细刻,在本章中,子贡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善于审视自己的学生了,也更加珍视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非常谦虚、非常好学,对人很恭敬有礼,处处谨慎小心,“必有一段谦光可掬”的征兆。善于审视自己,又善于听取他人评价的人,他将来一定发达,这是屡试不爽的。

这谦光可掬,让你感受到那种谦德的氛围。有德的人一看有这样的一种氛围,肯定想帮助他。那我们学到这个,就懂得自己要修谦德,谦德最有福报。

二、孔子说子贡是“瑚琏”

对子贡的其人其事,我在【1.10】有所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重温一下。

孔子听到子贡来问,回答得也很中肯,说子贡像是宗庙里面尊重的瑚琏,贵重而华美。

瑚琏是什么?瑚琏和鼎一样重要,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极为尊贵的、超绝华美的盛百谷之首稷祭祀的彝器,是对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宗教、家族都堪有大用的礼器。由此,实有大用,贮能裕养,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并欲世代享有、须臾不离并永远留传的大宝礼器。只在国家大典之时才请出来亮一下相,平时只能锁在柜子里保护起来。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2.12】)”,本章孔子却以“瑚琏”的贵重华美比喻子贡,足以说明孔子对子贡的欣赏,认为子贡对于国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贮可裕养君民,容重厚德。“瑚琏”在夏朝的时候叫做“瑚”,商朝的时候叫做“琏”,周朝的时候叫做“簠簋”,孔子不用当时的名称,而用前朝的名称,意思大概是说子贡深得古人之道,却暂不被当时所用吧。是对子贡的激励,但也暗含着对子贡的启示。假如一个人只像瑚琏那样,即使高贵无比,但大部分时间都被珍藏,毕竟有些遗憾。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62评论 1 16
  • 弟子资料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与父亲曾点(曾皙)同师孔子。 编...
    荷荷花阅读 7,008评论 0 2
  • 2018.3.1 晴 Vicky 3月2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幼儿园里的老师要求家长们制作灯笼带到学校去。 在这...
    LoveVicky阅读 2,355评论 0 1
  • 突然感觉能遇到一个能懂自己的人真的不容易,如果有,那真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对待 重温了我可能不会爱你,这种稀罕的感觉...
    晓娟啊阅读 270评论 0 1
  • 南方的冬日素来难熬,作为一个不跟父母一起住的上班族,坚持吃早饭已经成了一件近乎奢侈的事。 每天早上按了闹钟还要赖床...
    胖萌萌萌哒阅读 7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