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赛手
人生的赛道上,永远不缺拼命奔跑的人。
马黎明,85后,年轻,自信,有拼劲。2014年8月,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28个月就做到总监职级,年入百万,事业顺风顺水,这样的成绩任谁都羡慕。
然而4年后,这名专业的赛手,却转跑保险经纪人赛道。专业的选手,无论跑哪种赛道,自身过硬的技能,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传统保险公司总监的位置上离开,总是要取舍一些既得利益,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按照马黎明自己的话说,自己有本事,去哪里都有发展的空间。我在XX就能做出来,让我做经纪人一样做得出来,而且我会做得更多。
说这句话的时候,马黎明丝毫没有对放弃的东西有所惋惜,有的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有能力的人坚定地看向远方,而患得患失的人却频频回头。大概,马黎明属于看向远方的人。
为何转型?
问及为何放弃年入百万的事业?
马黎明说,放弃谈不上,最多就是续保的利益没有了,而年入百万其实也是一个伪概念,年入再多也得自己做才有。
4年传统保险公司的经历,各种考核指标压得马黎明喘不过气。有些指标还莫名其妙,但是你硬着头皮也要完成。
马黎明所在的传统保险公司,有着一套促进销售团队不断出陈易新的基本法制度。按照基本法,新人第一年会有新人津贴,但第二年新人变老人,新人补贴也就没有了,同样销售一张保单,利益就大打折扣了。
一方面对于自己团队的业务员来说,利益大打折扣,但服务成本、时间成本都还摆在那里。收入减少了很多,但业务员面临的生活成本却没法回避。
另一方面,对于主管来讲,因为代理人制度上存在新人制度,会有新人推荐奖,你不再执行,你就没有增员和推荐奖,作为主管的收入自然也是大打折扣,这就倒逼着保险公司的团队得不停地大量更新人。
但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新人就像新鲜的血液,促进团队的新陈代谢。然而对于普通代理人来说,第二年的销售利益大打折扣,这直接威胁到自己的销售生命。
即使对于像马黎明这样已经做到总监职级,处于利益分配链优势地位的人来说,也感受到公司基本法制度的不合理的地方。
走出来的这三个月,在跟同业公司交流的过程中,马黎明也发现其实很多人也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自己并没有走出那一步。
马黎明说,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你能切身感受到下面业务员的这种压力,而这种压力自然会传导到自己的身上。你还得经常迎合公司的业务节奏,动员团队。很多时候要做出违心的选择,说违心的话。
转型之后?
相对于庞大的公司体系,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对面基本法的不合理之处时,无能为力,马黎明选择离开。
2018年8月,马黎明成为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分支负责人,尽管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但对于马黎明来说,像是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
作为85年出生的人,马黎明身上有着年轻人身上应该有的闯劲。以前各种考核指标现在都没有了,新加盟的经纪人公司完全放手让马黎明去做。
马黎明说,自己有了创业的感觉。
以前,公司因为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基本法制度经常会改,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不管你处在哪一个职级的位置上,你根本就没有安全感。反而这3个月经纪人经历的体会,让自己有了难得的安全感。
谈及从代理人到经纪人角色转变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马黎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浑身轻松。
这个浑身轻松的背后,是从原来被各种指标压的不得已,被迫的干,到现在自己制定目标,自己去规划,那种更多的主动权所带来的创业感觉,让马黎明接受采访时,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
大概,这份喜悦终于把马黎明从以往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而未来将大展拳脚。
事业未来
总结4年多的从业经历,马黎明仍保持着对保险行业的热情。从创业的角度来看,他觉得这个行业没有什么风险,不像你去开个厂,你要这个付出很多的固定成本,要进货,存货,要周转。
从销售的产品角度来说,无论是健康险还是年金险,都能够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地回报,也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同样是理财,保险行业的理财是最安全的,是一个长期回报,能够给客户带来保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我觉得无论是从工作的角度,还是创业的角度,这个行业都有它特别可取的地方”。
马黎明介绍道,相比代理人制度的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的服务津贴是终身的,没有新人老人这个说法。
而在销售环节,经纪人能为客户在多家保险公司选择产品,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利益。在对比主体公司单一产品结构,并侧重理财险的销售方式,经纪人在销售过程中保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作为新人,首先得明确自己的特长在哪里,如果你的特长是在业务方面,那么就要做绩优,如果说你的特长是在组织方面,咱们就先做团队。这两个方向发展,扬长避短,保险业的未来一定会有你的位置。
时势造英雄,总有人先知先觉,而少部分人先做出改变,也有人可能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然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配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是敢冒风险抢占先机成为最初起来的那少部分人,还是求稳慢慢被时代同化成为后来者的大多数?一直以来都是难以抉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