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我们每天的功课,是愉悦的放松时刻。所以,在我和家人的潜意识里,阅读就是“悦读”。我们一直这么理解,并且成功地将这种理解,安利给了自己的儿女。
参加阅读推广人培训,才发现阅读多年,却从来没有去究竟过什么叫“阅读”。听完伍新春老师关于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指导”这个主题分享课之后,才试着跟老师一起去理解,去发现,原来阅读是个体依靠头脑中原有知识,积极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从文字(图画)中构建意义的过程。伍老师深入浅出向我们阐述这个过程,并且以李欧.李奥尼的绘本《鱼就是鱼》为例,说明了个体自身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了TA对外来信息的理解和重新建构的方式。是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个细致的发现,使我们明白,当我们在做阅读推广工作的时候,对象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决定了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假如组织一场故事会,故事讲述人事先了解听众的特征,则讲述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提醒自己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了。
至于如何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有效的阅读?阿甲老师分享的“孩子的阅读成长地图” ,也给了我们很多提示,使我们获益良多。老师推荐的《朗读手册》,《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阅读的力量》等阅读引导性书籍更是阅读推广人必读的书目。
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同样重要:阿甲老师提出的大声为孩子读书;持续默读(SSR);教你激发孩子阅读潜能的《书语者》等非常具体的建议,使我们对孩子们的阅读指导效果立竿见影,好方法最受益的要数我家儿子了,他年纪虽小,却已经是一名酷爱阅读,高效阅读的小读者了,20万字的文学书一天之内就可以轻松读完。
儿子是怎么做到快速阅读的呢?对照吴老师给出的培养持续默读(SSR)这个阅读习惯八个要素(丰富的材料;有趣的材料;安静舒适的环境;成人的鼓励分享;陪读而非监督;不设任务;阅读延展活动;固定阅读时间),六个原则(位置舒适;身心健康;平和的状态;专心致志;安静读书;不挪位置),三个关键(自主选择;成人示范;没有要求),我们发现自己正是这样子陪伴儿子,培养他的阅读习惯的!
读书于我们而言是有趣的美妙的,触及灵魂的,每个孩子生来就有阅读的天赋。以书为介,来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连接,帮助他们成为热诚的终身阅读者,这大概就是每一位阅读推广人想做的事吧!感恩我们这次课程的授课老师们,他们无私分享 耐心讲解,和《书语者》作者米勒老师一样,都是出色的书语者!
但愿,坚持快乐阅读的我们,也可以尽快成为真正的书语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