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鲶鱼事件”的一点想法

今年3月,微博账号“北极鲶鱼”因发布“家里有9位数”、家人“感觉贪了”、“润”到了澳大利亚等言论引发关注。被质疑炫富后,“北极鲶鱼”又发布了大量贬低国人的不当言论引起了网友激愤。直到前几天,10月10日,深圳市纪委监委就“北极鲶鱼”事件发布通报,称“北极鲶鱼”的爷爷,深圳市原交通局货运管理分局局长钟某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按二级科员确定其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

事情已经结束,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讨论讨论。

一方面是体现出了退休不是护身符。事件中的主人公钟某早在2007年就已经退休,在当年,平安退休就是平稳落地,只要没被查,烂摊子就留给后人收拾。但从近些年的新闻可以看出,一些退休多年的官员也因为曾经的违纪违法事实被查,但这其实才应该是一种正常状态,刑事追究有追诉期,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职时行使国家权力,退休后享受职级待遇,不良的工作记录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些决策甚至影响深远,所以对于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来说,退休不应该是挡箭牌,即使刑事责任过了追诉期党纪处分也不应该逃避。

二是事件的后续值得关注。从3月到10月,事件调查持续了大半年,对于以效率著称的深圳来说应该能查的彻底清楚,从深圳市纪委监委的通报来看,不管是其中提及的“借机敛财”、“兼职取酬”还是“非法收受他人财物”都没有提及具体金额,更没有移送司法机关,但从“北极鲶鱼”将国内网友视为“韭菜”,表示存款有“9位数”,发文坐标澳大利亚等炫富表述很难想象一个公职人员会有与此匹配的收入,更有网友发现这个钟某这个名字在2001年3月注册一家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该公司在2007年11月解散,这个时间恰好是钟某退休时间,这个公司的业务是否与钟某的职权有联系,这其中是否有权钱交易,需要相关单位给广大网友一个答复。

三是反映出监督仍然不够。这次深圳市纪委监委给钟某的定性是“严重违纪违法”,这些年,“坑爹”、“坑夫”的新闻层出不穷,此次“坑爷”事件也让大家有疑问:到底有多少贪官还没有被发现?如果家人不“作死”这些贪官是不是永远逍遥法外?甚至有人提出,这种是不是见微知著。这种看法无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长期树立起的良好形象,损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说明我们对于腐败的监督和惩治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反腐不能只靠知情人的举报、亲属的高调、夫妻的反目、情人的爆料和内部人的分赃不均,而是应该相关单位在违纪违法初期、有这个苗头的时候就主动发现,但从现在报道的落马贪官来看,违纪违法行为持续时间很长。但当时没被发现,反而该提职提职,该退休退休,我们应该反思,是巡察、审计、纪检监察、组织审查都缺位,还是选人用人制度有漏洞,对于一些应该发现没有发现,应该提醒没有提醒的监督缺位应该如何追究相关人责任。

四是一名党员的家风何以至此。钟某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工作并退休,享受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本身应该是爱党爱国的表率,但其后代不仅“润”到了澳大利亚,吃着吃帝王蟹波龙,还视国内网友为“韭菜”、“下等人”、“臭打工”,嘲讽“低贱老鼠”“底层贱畜”,甚至说出“支性难改”这个词,很难想象一个党员的后代会使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辱称来形容同胞,这已经不仅仅是源于阶层的傲慢,更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产生了严重的偏差,这种对中国或者中国人持有敌意、轻视、歧视的态度可以看出其对中国人有很深的偏见,这种认知不会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钟某及其家人在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教育子女,以什么眼光回望祖国,以什么样的态度在工作和生活。

一条鲶鱼露出水面,千百条鲶鱼潜入更深的海里,“北极鲶鱼”事件掀起了舆论的波浪,但后劲不足,希望此次事件能促进反腐力度的加强,让贪腐被查的偶然成为必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