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段:【P15-16]
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书成为你的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将书的内容写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你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次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现在感觉如何你为读不完一本书而心中有愧,《如何阅读一本书》却质问你:怎么才算是读完?从头到尾翻过可不算,你得在全书最后写下个人索引,在全书最前页归纳整体架构,在书页中间做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
1.观点Viewpoint:【片段主要讲了什么?观点是什么?】
读书要利用好前页和最后页,在前页写框架,列出基本大纲和篇章关联关系,在最后页写个人做笔记的索引。
2. 原理Principle
为什么要学这个方法?通过书写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便于知识点的链接打通。
这个问题为什么对我们重要?记录,可以快速唤醒自己的记忆,会带来表面的成就感。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只愿意用笔划
片段的方法为什么有效?通过整理、归纳、内化,让自己去思考3启发Inspire:【片段给到我什么样的启发?】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你是否从头读完,而在于实践中你用多少
4方法Method:【片段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给出了什么方法?如何应用?】解决看书半途而废,记不住的问题
不是通过记忆知识而解决问题,是要通过书前框架、书中笔记、书后索引来记录和内化。
5.边界Boundary:【方法适用于什么场景?什么场景下不适用这个方法?有什么需
要注意的地方?】
适用于致用类书籍的阅读
不适用知识类、研究型知识的学习
6.经验Experience:【过去经历中,是否有和原文片段相关联的经历(如果没有,那
么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身边人的关联案例也可以);】
之前的读书习惯用思维导图,可以起到很好的框架梳理,但缺少自己的思考
7反思Reflec:【这件事当时为什么成功?或者为什么失败?好,好在哪里?败,败在哪里?(反思通常和经验关联使用)】
用思维导图,通常是对全书进行概况,没有真正的识别哪些是对自己有价值的,最终篇幅很大很长,也起不到记忆、索引的功能
8实践Practice:【片段方法是否可以应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在哪里?如何
应用(尝试列举应用示例)】
读书、工作日志都可以用上,经历如同阅读一样,需要梳理一天的主要工作模块工作的收获,建立笔记和关键词,便于快速查找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