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Zoo
这本绘本是适合学龄前(3-5岁)儿童的初阶绘本。是一本非常有趣的lift-the-flap互动绘本。绘本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讲述,他给动物园写信,请他们寄来一只动物做宠物,跟着每一页都有一个小悬念,打开翻翻页里面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动物,然后每一页都会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只动物的特点,例如:
elephant ➡️big
giraffe ➡️tall
Lion ➡️fierce
camel ➡️grumpy
snake ➡️scary
monkey ➡️naughty
frog ➡️jumpy
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小朋友的词汇,最重要的是每一页都会使用重复句型:So they sent me a ……
He was too…! I sent him back.
这样的重复句型非常适合给小朋友学习高频词。我从绘本中挑选了“I ”“me”和“too”
三个sight words。
在讲绘本的时候,我会用带有方向性的动作演示出“I ”和“me”的用法,用夸张的语气➕动作表现“too”的隐藏含义。
为了能更好的让小朋友记住并且理解这些词,我还准备了一些活动。
“I ”和“me”一定要放在一起教,这对词在初阶SW中算是比较抽象的词汇了,不能单纯靠图片传达两者的区别。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更不可能给他解释什么是“主格”、什么是“宾格”。我的活动方案是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两个标签一个“I”,一个“me”,“I”贴在胸前,“me”贴在后背;我自己(老师)标签“the zoo”,模拟绘本中的动作“send”发生的过程,在情境中感受“I ”和“me”对应动作的“发出”和“接受”。用图片代替绘本中出现的动物。
例如,孩子先是背对着我,双手背后,我把一张大象的图片送到他的手上,他接过图片之后要说:“The zoo sent me an elephant . He was too big.”这个时候孩子正面对着我,走过来把大象图片送还给我,说:“ I sent him back.”
这个时候给他们解释,如果这个动作是“我”发出的,就用“I”,如果这个动作是别人施加到“我”身上的时候,要用“me”。就像刚才动物园寄来大象给“我”,那么“the zoo”是发出动作的那个,而“我”是不动的。当我看到寄来的动物并不满意,把他寄回去这个动作却是“我”发出来的,所以“I”可以走过来送图片,但是“me”只能原地不动接受别人送来的图片。这样的动态表演➕标签图示,相信孩子们会更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区别。活动结束还要用例句再次确认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SW。
例句:
* My mom loves (I)(me).
* (I)(me)love my mom.
* (I)(me) made a cake.
* My mom made (I)(me)a cake.
对于高频词“too”,我们用汉语解释的时候会说“太怎么样以至于不怎么样”,呵呵,这样的话估计说给孩子们听,他们只会挠头。其实在刚才的表演过程中,相信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就是在用这个词的时候,会含有一些“不满意”的情绪,所以才会一次次把那些动物寄回去。没错,“too”本身就含有否定的隐义。我还是会用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孩子们:准备三顶帽子。
I’m going to buy a hat.
This one is too big. (摇头皱眉)I’m not buying this one.
This one is too small.(摇头皱眉)I’m not buying this one.
Oh this one is perfect. (点头笑)I will get this one.
我这次选的三个高频词因为拼写特别简单容易记,所以我的课程设计重点不是教他们记忆拼写,而是放在了理解词义上面。高频词就是要让孩子们多读多用,这样才记得住、用的准。但我认为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可能10个例句也比不上一次亲身使用的效果。上面这样的课程,从讲绘本,到亲身实践来玩表演绘本,再到例句加固,相信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绘本中如果再次遇到这些词,一定会想起课堂上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