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睡着的人的画像: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摘自《认知觉醒》
这其实就是曾经的我,把教师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自己不快乐,学生也不快乐。一到假期,我终于可以摆脱叽叽喳喳的学生的吵聒了,自己也终于可以免去许多口舌之苦了,一届学生毕业了,我烦躁的心终于可以平复一阵子了。
当读过《重读陶行知》1至16页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没有职业理想,不知道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自己的迷失,导致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这个职业。
读书,让经典洗刷灵魂。陶行知之所以伟大,是他从青年始就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用教育振兴中国。无论生活如何变故,初心不变——为了民主中国献身教育,通过教育创造民主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一生追求真教育,抨击学生作弊,力数其害。当今学校依然追求高分,学生分数高了,学生光荣,老师对应的排名、绩效,学校荣誉都会随之而来,但为了高分作弊或者忽略学生的生命成长,都是毁灭教育前途的。都是“欺人欺己,而自谓爱国爱人者,假爱也。”
觉醒的我,认识到要想变得快乐,就得奉献。认知改变,心态改变,行动改变。学校里的我,闲暇时很少和人聊天;放学后,同事们陆续回家,我却捧着书在读准备打卡。同事调侃我:“金老师,这是要成为什么家的吧?”我嘻嘻一笑,不理会他。当我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回家的时候,爱人对我笑言:“40多岁了,还折腾啥呢?”我去参加新教育叙事大赛,校长对我说:“人家要的都是年纪轻轻,形象好的。”我也不予理会。我知道我在追求一种快乐的事业。
陶行知说“视教育为游戏”,李振西老师经常对年轻老师说“只有把教育当暗号,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走进课堂,我尊重学生的生命,孩子们天性好动,淘气。我不再厌烦,而是耐下心来,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吸引他们爱上学习,爱上读书。面对家长不找自身原因,只找学校老师错误,我改变生气直接回击的方法,采用书信沟通,表达我的教育观念,得到家长理解支持。面对孩子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普通的方法又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我采用了晨诵、共读方式,让一首首朗朗上口,激励人、教育人、陶冶人的诗歌,一篇篇、一本本经典故事浸润孩子们的心田。我给班里的孩子写日记,记录他们的成长,读给他们听,他们会呵呵笑,原来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我心中啥样呢。我们沟通顺畅了,孩子们的眼睛明亮了,我的职业认同感也就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