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文章、讲话、批示等,无不反映出对工作的思考、对问题的洞悉、对规律的把握,领导干部“笔杆子”能力仍不可或缺。
写作必须持之以恒。部分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不再愿意亲自上手写作,而是让秘书代笔,开一个会埋头各念各的稿子,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长期不写东西极有可能导致很难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思考结果。因为秘书永远没有站在领导的位置上,不能获得真实信息、足够的眼界和阅历,所以他看问题永远都是不够契合实际的,而领导哪怕给秘书列再多的提纲,他也很难准确、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当然,并不是说什么文字材料都要领导干部自己直接写,也不是说每天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具体的文字工作中去。重点在于,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性地亲自牵头重要文稿起草,直接指导,带领大家一起思考、研究,出观点、出思路,把自己的工作思考最大限度地体现到文字材料之中。比如:各部门都要抓好《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但是要想让调查研究取得实际效果,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参与。只有通过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直接感受和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只有亲自掌握第一手调研材料,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文风澄澈凸显作风。在延安时期主席就对党八股的不良文风痛加贬斥,直指“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写文章应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言不烦、讲完即止,如果三五百字就能将道理说清、说透,那就没必要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文章的筋骨永远在于其思想,群众会对领导干部真正思考过的、契合实际的东西产生共鸣,而弄一些不接地气、空洞无物官话套话,那就是对仗再工整、辞藻再华丽也无法走进人民心中。澄澈的文风更能凸显工作作风,干部做工作就要像写文章那样,力戒沉沉暮气、抛去弯弯绕绕、丢掉推诿推挡,以求真务实之心,出新招、解难题、求实效,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换取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比如:《之江新语》中收录的文章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文章语言接地气,有文气,质朴生动,既有恰当的引经据典,也有适时带比喻的群众语言。简练质朴、鲜活生动的文风,适应的是时代所需,传递的是务实作风,体现的是为民情怀。
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公文写作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从文字到实际落地,提升实践能力的全过程,也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文风。作决策、干工作,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方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理论学习要“转化”,要下好“边学边用”的功夫。理论不能光靠“头脑想”,不能只靠“笔头悟”,还要放到实践中去“用”,而且要多用、会用,才能把理论所学“转化好”,在实践中做到“成竹在胸”。比如:把工作的要求贯穿到实践中,把所学的技能运用到为民服务的过程里,边学边用、多学多用、善学善用,让理论在“转化”中显成效、出实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整治体制内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就应当先从领导干部“笔杆子”能力提升开始,知行合一、实干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