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李波老师的《培养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的时候,看见了下面的内容,感觉十分受用。
【注意力培养:关注周围的事物】
家长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就要让孩子明确注意的对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总是毫无目的地去注意一些无关的事情,往往不会起到应有的注意效果,也不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不要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
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的孩子往往能力较弱。许多孩子在小学开始就呈现出学习能力弱的问题,家长使不上劲,孩子也觉得自己学不好,很是苦恼,究其原因,是孩子把知识看成与生活无关的内容,当成他目之所及的事物,他总是不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或是形成一些感受和想法。这样的孩子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学习一定会很累。一些孩子作文写不好,原因也在于这些孩子面对生活中的事物“毫无知觉”,空洞一片,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因此,家长要有意引导孩子,坚决不能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时常要和他讨论所看到的,要引导他说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要经常激发他去思考、观察。比如说,家长带孩子出去吃饭时看到人行道上有一个斜坡,可以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这里要设置斜坡?如果孩子说不知道,家长可以请孩子观察一下人行道上的事物,想想为什么。家长可以通过跟孩子做这样的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这就是在培养孩子观察、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不再对事物熟视无睹,可以让孩子有意地提醒自己去观察和关注周围的事物。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就要让孩子明确注意的对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总是毫无目的地去注意一些无关的事情,往往不会起到应有的注意效果,也不会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不会写作文,因为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比较少。
学生感觉上学无用,因为很少把生活同课本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学习古诗,但是背诵起来非常费劲。我开始的时候不理解,后来我发现了她遇到的困难,然后结合生活实践帮助她解决。
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孩子每次背诵“出没”都会感觉到十分难以理解,我看到其他小同学也不会背诵。结合这个内容,我开始给学生进行了讲解:
我站在门口,让孩子看看我:这叫出,出现的意思。
我离开门口,让孩子看看门:这叫没,消失的意思。
然后,反复给孩子演示:出没,出没,出没。
孩子弄懂了以后,高兴地不得了,非得自己参加示范:出没,出没,出没。
我告诉她:“加上风波里。”
她高兴地喊:“出没风波里”“出没风波里”“出没风波里”“出没风波里”、、、、
当书本上的知识,从生活中找到来源的时候,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二: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女儿在背诵《秋风引》的时候,还是不理解意思。她对“何处”这个词语不理解,所以总是被不熟练。我还是决定从生活入手:
(一)用上了吹风机。
何处,怎么跟孩子解释呢?我使用捉迷藏的方式跟孩子解释什么是“何处”。我让孩子先躲起来,然后问她:“你在哪里啊?你在何处啊?”然后再让孩子用这句话找我“你在哪里啊?你在何处啊?”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最后理解了什么是“何处。”
秋风至,怎么跟孩子解释呢?大冷天的总不至于带着孩子去吹西北风,后来我拿出了吹风机,对着孩子就是一顿吹。我告诉她,风吹到脸上的时候,就代表着“秋风至”。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理解地非常明白了。
(二)用纸叠大雁。
我用纸折叠了很多大雁,让孩子放在自己的手心里,然后用吹风机把这些纸质大雁,从手心里吹出来,这样孩子就明白什么叫萧萧送雁群了。那萧萧,我让她通过吹风机的声音想到了风吹树木的声音。
我曾经担心,这样做是否会破坏孩子的审美,后来一想与其让孩子什么也不懂地背诵,还不如讲明白,让她学得清楚点。
因为背诵完了,总会录制视频,所以我们需要重复很多遍,因为理解比较清晰,所以背诵就比较快。结合两个方面,最终的结果是很好的。孩子能背诵的开心,没有感觉到太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