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述中有一段:“在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父亲请了许多客人来家里,我们两人当着他们的面争论起来,父亲骂我懒而无用。这一下激怒了我。我回骂了他,离家出走。父亲边骂边追,我威胁他,再走近一步便跳进井里。父亲坚持要我道歉并磕头认错,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只脚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当我用公开反抗的方法保卫自己的权利的时候,父亲就软了下来,当我保持温顺,他只会更多地打骂我。”
如果一味叛逆或者一味顺从,结局就是你死我亡。主席在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反抗,在反抗中寻求平衡,他带领中国人民在反抗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让我想起勃朗特三姐妹,她们写诗寄给大诗人骚塞,骚塞的回信是,文学不是女性的事情,女性根本没有写诗的天赋。这不是骚塞一个人的傲慢,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流行观念。三姐妹并不气馁,她们用男性的笔名出版诗集,著作。当《简爱》流行很长一段时间后,世人才慢慢意识到这是出自女人的手笔。
正是三姐妹的执着,敢于反抗的精神,才为人类社会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她们创作的《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至今影响着一代代的女性。
《毛主席语录》中记录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其指的是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接受一切压迫,努力奋斗而争取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