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感的东西,总是会被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所青睐,就像人们并不会平白无故的拒绝一切美的存在一样,尤其在当下社会。正是因为大众对有质感的,或者是美的东西孜孜不倦的渴求,才衍生出众多远观神似,近看呆滞的伪劣的赝品,这种种的神似之物不仅仅局限于物,更是延伸泛滥到了会说话的行走的动物。因此,充满质感而又美的存在便成了一种奢求,“物以稀为贵”的绝句在此刻便有了一种未加雕饰的意趣横生之感。
美在当下已经成了一种万众渴求的东西,有质感的美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或许在大多数人内心,都有一个自己设定的美的标准,并且想象着一觉醒来的自己在容颜上会有近乎超越的呈现,但事实表明,当美丽的清晨悄悄来临,镜中的自己与这美丽的清晨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相得益彰,为了达到另外一种视觉效果,必定要在时间与心力上几经周折,方可差强人意。对于美的追寻,是每一个爱美之人的基本素养,对更有质感的美的渴望,是每一个冲动着成为优雅的人必须竭尽全力开启的第一扇大门。
如果将内心自我塑造的美的标准,仅仅作为理论上的谈资,而在实践上并没有丝毫尝试的迹象,无异于纸上谈兵,终将灰飞烟灭。
倘若达到目标中的质感的美,必定由诸多因素来支撑,比如慢,思索与持续。慢的魅力由古至今,从未被淹没,而是以它独有的丰富与柔软,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威力。就像老子所言,坚硬与柔软的对抗,柔软总是看起漫不经心,然而当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与他人促膝长谈之时,满口坚硬无比的牙齿在时间与岁月的万般折磨摧残之下,无情的纷纷离去,唯有柔软的舌头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孤独坚守,这并不是说牙齿的某种不忠,或许是某种强大的无奈使然。慢的秉性恰似柔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岁月的折磨,最终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楷模。
思索,亦是追寻质感之美的重要过程,没有了思索,美终将失去颜色,暴露出它那虚浮的本质,成为被果断摒弃的废物,并且没有任何回收利用的价值。就像艺术家的每一个作品,必定是凝聚了他们思索与心力的所有,才能让呈现出的作品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超凡脱俗。倘若从作品中就流露出一股股浓烈的功利习气,那么艺术家自身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机械化社会中粗制滥造的赝品。
持续,不过是披着一层薄如蝉翼的名叫“坚持”的外衣罢了。之所以使用持续一词,一是为了防止某种意义上的审美疲劳,或者避免落入俗套的风险。另外,持续的格调比较其他词汇而言,则略胜一筹,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质感的美。在对的事情上的持续性,必然是抵达更高追求的必经环节,而且这种种环节必然要环环相扣,纵然跌宕起伏,也要一直走下去,因为“持续”一词被赋予了一种天生的使命感,不悲壮,不决绝,自然坦荡,“信马由缰”。
追寻质感的美,并非像快、准、狠的射击,瞬间击中靶心。倒像是瞄准目标确定扣动扳机这段时间的放大延长,这期间更加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力与心力。
枪响的那一刻,这种美是否带有质感,简单的判定,无非是子弹飞向了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