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昨天下午,我老婆接孩子回家,一个同事搭顺风车。路上孩子和阿姨聊到了学校聊到了喜欢的小朋友,气氛非常的好,聊的也非常的开心,到了同事家的楼下,同事下车了(背景)。
以下是接下来我们之间的部分对话内容:
月:我想和阿姨一起玩
我:月月想和阿姨一起玩
月:我想阿姨回我们家一起玩
我:阿姨要回家给哥哥做饭了
下次叫阿姨去我们家玩(绊脚石:解释推理分析)
月:我想和阿姨一起玩
我:月月,看,飞机(绊脚石:转移话题)
月:我想和阿姨一起玩……
(此时孩子进入了死循环,反复重复着那一句话。我开始变得烦躁,我想孩子是处于一个问题区了)
我:月月想带阿姨回我们家一起玩(我想到可能是想展示他的玩具给阿姨,因为路上他们聊天的时候聊到了,他家里有好多玩具)是不是想让阿姨看我们家的玩具?
月:是啊,我们家有好多玩具
我:因为想给阿姨看我们家的哪个玩具呀?
月:想给阿姨看布娃娃
我:我们家有好多布娃娃给阿姨看哪一个呀?是塑料的还是布料的呢?
月:是塑料的
我:是不是穿粉色鞋子的那个塑料娃娃呀?
月:是的,就是那个
(大家注意:此时孩子已经走出了问题区,相当于我已经控制住了整个场面)
我:我们回家拍一个洋娃娃的照片给阿姨,你看可不可以呀?(拨洋葱的方式找到了问题的内核,然后提出建议)
月:可以爸爸。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孩子再也没有重复过那一句话。回到家之后拿着妈妈的手机拍了他最喜欢的洋娃娃,给阿姨用微信发了过去。
点评:
孩子反复重复一句话,开始让我变得烦躁,当我用尽各种方法,12种绊脚石全上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被我们看作是不可接纳的行为产生困惑或者是负面情绪。此时,可以采取积极倾听的方式,倾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声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