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名字构成很简单,就是姓和名的简单排列,顶多会有个小名,在这方面男女平等。比如李美眉就是姓李,名美眉,顶多有个小名叫二妮啥的。可是先秦时期比较麻烦,普通人家的女孩随便起个名可能叫上一辈子也无所谓,但是上层贵族极为麻烦,因为大多数女子的名字使用期很短,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周代的传统贵族女子出生后三个月起名字,到了十五岁要订婚,订婚出嫁前行笄礼以示成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女子的名字在订婚后就不再使用了。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女子出嫁后都变成了无名氏,不对呀,春秋时几乎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不止一个闻名遐迩的女人啊,什么孟子、仲子、声子、齐姜、宣姜、庄姜、少姜、伯姬、秦姬、王姬、怀嬴、辰嬴、韩姞、栾祁……随便举几个就累个够呛,这不是她们的名字吗?额,是,又不是。此话怎讲?她们出嫁后以前的名字就注销了,所以就没有留下来,以上这些名字,是后人根据许多排列组合形式给她们起的。别急,咱举例说明一下。
第一种:娘家排行+母家姓,如孟子、仲子、少姜。说明一下哈,所谓排行无非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站个队,分别用伯(或“孟”)、仲、叔、季(也可以用“少”)命名,老四以后一律用“少”。母家姓就是娘家的国度姓啥,就用啥。宋国是商汤后人所建,姓子,老大和老二还有一个婢女都嫁给了鲁惠公,所以被叫做孟子(此孟子非彼孟子,你懂的。)、仲子和声子。孟子早就挂了,仲子据说出生时手纹就有“鲁夫人”字样。我觉得这是瞎掰,是宋国想交好鲁国制造的谣言。仲子就是后来鲁桓公的母亲。声子的得名是另外一种情况,下边会讲到,她是鲁隐公的母亲。那少姜呢?看图说话
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姓姜,小公主就被叫做少姜。少姜是齐景公的女儿,老爸为了讨好晋平公,就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嫁给了荒淫的君主,可惜婚后仅三个月少姜就抑郁而终了。
第二种:母国国名+母家姓,如齐姜、陈妫。
举个例子,齐姜,就是来自齐国的小姜公主。这个女人不寻常啊,当年流浪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五霸之一晋文公逃到齐国,齐桓公看中重耳是潜力股,就把宗室女嫁给了他,此女被后人叫做齐姜。重耳陷入温柔乡,不思进取。手下大臣在桑林中谋划用强制手段迫使文公离开齐国,结果被人偷听报告给了齐姜。齐姜一不坐二不休,杀掉告密者,规劝文公振作。文公不听,齐姜将其灌醉,拖到车上离开。重耳成就大业后,迎齐姜作为自己的夫人。看到此处,我们不得不对这位齐姜刮目相看。
第三种:丈夫国名+母家姓,如韩姞、秦姬。两人籍籍无名,略过。
第四种:丈夫谥号+母家姓,如庄姜、宣姜。
庄姜是齐国公主,老公为卫庄公,故称庄姜。此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那叫一个美,《诗经·卫风·硕人》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称赞庄姜,可惜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郁闷之下,爱上了文学创作,据说《燕燕于飞》就是她的作品。
再说说宣姜,她是齐僖公之女,卫宣公的夫人,故被叫做宣姜。宣姜本来是做卫宣公的儿媳妇的,但娶到卫国后,卫宣公一看哇塞,太美了,老爸先来吧,于是宣姜成了他的夫人。宣姜当然不乐意了,想于太子叙叙旧情,却遭到拒绝。宣姜可不是吃素的娘们,后来派人杀了太子,立自己生的儿子为太子,导致了卫国五世不宁,国力衰落。
第五种:夫家之氏+母家姓,如栾祁。她的丈夫是晋国的栾黡,娘家姓祁,所以被称为栾祁。这个女子也不寻常,丈夫死后,因耐不住寂寞,与管家私通,将栾氏家产私吞,引起儿子栾盈不满。栾祁怕儿子讨伐,竟联合外人将儿子逐出国门,做女人做个这一步也是够狠的。
第六种:本人谥号+母家姓,如声子。前面讲到此人,死后谥号为“声”,来自宋国,子姓,所以被人叫做声子。
第七种:改名字,如从怀嬴到辰嬴。
其实怀嬴和辰嬴是一个人,嬴姓是秦国的姓,怀指的是晋怀公。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当年晋怀公在秦国作人质,穆公将女儿嫁给了他。他后来却抛弃怀嬴偷偷回国,做了晋国国君。秦穆公哪会做折本的买卖,把晋怀公的大爷公子重耳扶上君位,并将怀嬴嫁给了年近六旬的重耳,即晋文公,所以称呼就由怀嬴变成了文嬴,后来又改为辰嬴。
第八种:周王之女,如王姬,这个好理解了。
虽然说春秋以后周天子的地位每况愈下,但是作为名义上的老大,谁娶了他的女儿还是很值得炫耀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