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
八月二十五日那个礼拜天,我姐搬家,兄妹一起前去送行。
三辆车,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七点五十分从家里出发,哥开车在前,我们随后,乘高速,一个来小时便到达。
咦,这不是搬到大外甥家了吗?
是的,是大外甥家。不,也不能算是大外甥家。
为什么?因为房子不是买的,而是租的。什么?照这么说,岂不是把房子当成家了吗?不是说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吗?
好好好,说那是家就是家,住着人的房子就是家。
大外甥精通书法,虽说跟我哥比还差一截,但是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也造诣不浅。这不,在朋友的提议和帮助下,他的“禾平书苑”开张啦,并且开张一年后,又将书苑面积扩大。
大外甥嫌书苑店离家远,就在离书苑店二百米处租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电梯房,把他父母,我姐和姐夫也接过去。
我姐患有类风湿,腿脚不灵便,外甥媳妇又待产,为相互照顾方便,大外甥才不得已而为之。当然,要是我姐行动方便,也不会搬过去,这是肯定的。
大外甥的书苑店开了两年多,专门教孩子们写铅笔、钢笔、毛笔字。
现在的年轻人凡事都用手机和电脑,几乎把传统汉字都忘了,连清华大学都会把“热烈欢迎”,写成了“热列欢迎”,何况其他普通大学?还有高中、初中和小学?
所以,对传统汉字的继承,必须从娃娃抓起。
的确,当下有很多家长都对写字相当重视,想把孩子培养成“能写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多。
大外甥的书苑店一开学就招收了一百二十几名小学生。他还在一所小学里兼职,专门给孩子们上写字辅导课,当然,是他义务付出。
大外甥性格淳厚,大大咧咧,从来不计较。他广交朋友,朋友们都喜欢他。这不,在小区里的这个朋友,跟大外甥关系相当铁,他租的那套房子,就是拖这个朋友的关系。
他们同住一个小区,同一栋楼房,同一个单元,本来五楼是朋友的,朋友听说我姐和姐夫搬过去,能是把五楼让给大外甥,以备停电时下楼方便,结果自己住七楼。
我姐有点不解,问大外甥,“你们的关系怎么好成那样子?我感觉都有点恋恋不舍啦。”大外甥调侃,“不是嘛,这人之间的关系也都有个蜜月期。”哈哈,我姐被他逗乐了,听后,我也觉得好好笑。
大外甥的这位朋友喜欢字,邀请我哥为他写幅字。看在大外甥的面子,我哥自带笔墨,为他写了好几幅,不知把他感动的,都受宠若惊了。
中午十四人一起就餐,我们兄妹五人一个不少。算一算,自从我姐下楼不便之后,已有两年多时间兄妹们没在一起吃饭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大家都感恩不尽,格外珍惜。
吃完饭送我姐回家。我哥下午有事,说两点钟准备往回赶。
以前有人说,“像你们兄妹五人这样,都住在一个城市里,太难得啦。”说得是。若不是姐腿不好,也不会离开我们而奔那电梯房子去。
姐夫下楼送我们,离别与送别,都不是滋味,各有各的味道。
眼泪止不住。本来是件好事,是件乐事,却因为不舍而伤情。
我觉得,我姐搬走的不是家,而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