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我行善打卡已23天,一日3善,共69善。
这始于我7月初参加的盛和商学院在泉州组织的“六项精进”培训。其中,有爱心募捐、行善承诺、关爱敬老院老人等活动。
实际上,促使我坚持这一活动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的启示。
年初,爱人郑重提醒我说,我今年犯太岁,要处处小心。我便有些惶惶然,将信将疑。也难怪,上半年老是头晕。洗碗时老是打碗,数量比此前总和还多。还有,打土豆丝、切菜时老是弄破手指。于是,开车出门、过马路更加小心翼翼。
《了凡四训》这本书,介绍了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因积德行善而改命的事情。一位易学大师算他只能活53岁,命中无子。而且,把他参加各次科举考试的名次算的精准无误。袁了凡先生自此无欲无求,不思进取。直到有一天,云谷禅师告诉他,人虽有宿命,但通过为善去恶、恭敬谦卑却可以重新立命。于时,袁了凡遵嘱立誓,天天行善,日日去恶,建薄登记。有时发愿日行三善,有时阶段性发愿行善千件。
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摆脱易学大师算的轨迹。他不仅有了儿子,而且活了73岁。在69岁那年,他总结了一生经验,写下了这本《了凡四训》,作为家训传于子孙。
真如书中所说积德行善可以改命吗?这书靠谱吗?作为传统的中国人,家族能够根深叶茂是每个人的企盼,在子孙教育大事上,你会用一本不靠谱的家训传之后代吗?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非常推崇,读后改号“涤生”,并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书。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盛赞此书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将此书视为“治国宝典”。
为善去恶历来为圣贤所倡导。《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经典的名句,圣贤的话语,令人敬畏。不过,行善去恶能否改命,却非立竿见影之事。然而,积德行善却是快乐事。此次去老人院送温暖、献爱心,看着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的心变得很柔软,充满暧暧爱意。感到真诚付出的价值,深切体验到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的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香,沁人心脾,绵长悠远。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有人到天堂和地狱分别进行了考查,发现两者生活条件并无差别,在就餐时,每人手中都有一把长长的勺子。所不同的是,在天堂,人们之间是用勺子相互喂食,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而在地狱,每个人都是用勺子抢了食物往自己嘴里送,因勺子太长吃不到而急得“哇、哇”叫,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圣人倡导天下万物一体之仁,作为具有最高智慧的人类,更应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大自然。有人说,你周围的世界就是你的心投射的影子。你心美好,世界便美好。你心善良,世界便善良。 希望世界因你我而美丽。行善打卡请从今天开始,日行三善,幸福和成功必将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