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2016年10月酝酿着做我个人的公众号,通过这种方式,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怀着有朝一日成为“作家”的梦,一点点耕耘。
那个时候主要负责慈善助学活动,每个月一次电话回访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按时按月发放助学金,每个学期还有一次入户入学的调查走访。最多的时候,资助学生人数有200多人。
另外,每个月还会讲授几节香道课程,我自己刚入门学习古琴。
感觉自己就像是一颗小石头,在努力地修炼自己,期待着有一天成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遂将公众号的名字定为“慈善路上的小石头”。
2016年10月30号发布了第一篇我的原创文章,图片是自己拍的,排版也是一点点摸索着做。
此后的一个月基本两三天一更新,一个月就开通了原创功能。2017年元旦夕,进入后台意外收到了开通“赞赏”的邀请,那种喜悦之情,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记忆犹新。
收到了很大鼓舞,而且这也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元旦节礼物!
后面给自己的计划是每周一更新,但平均算下来一个月三到五篇的更新,确实发文频率比较慢。有段时间忙起来或者一懒散,一两个月不更新也是有的。
关注粉丝一直在200人左右,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少则六七十,多达四五百。
文章内容以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人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写过两篇诗歌和读后感。
期间也获得过不少朋友圈里的赞赏,鼓励,被夸奖“文笔好”、“文采真不错”。但扪心自问,我的写作多属于自娱自乐,没有章法套路可言,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跟那些公众号大咖、作家比起来,我还只是个“菜鸟”。
一度想放弃,但心里又放不下。如同自己生的孩子,怎么着都得用力拉扯一把,就这样三年的时间,写了大概60篇原创文章。
很长一段时间,我深深地否定自己,感觉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反而徒增了不少烦恼,毫无写作的动力。
但,不得不说,我又总是如此幸运的被身边的一些人温柔以待。心中的梦想,以及写作带给我有形无形的收益,都不断刺激着我坚持写下去。
三十而立,恰逢大疫。特殊的人生关口,特殊的隔离生活,促使我重新认真思考,规划。如一个操心的老母亲,想着自己孩子以后的未来。
根据我的写作文章内容、题材,划分为五个专栏【山居】、【悦读】、【香事】、【足迹】【杂记】。
作为一名佛弟子,又长期住在寺院里,生活除了晨钟暮鼓,佛殿梵音,还浸染在茶道、香道、插花、古琴这些传统生活方式中。
我想用文字,构筑起一方自己的精神空间,顾更名为“禅艺小筑”。
在想到这个名字时,并未有过什么前后的关联,如今对照来看,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中。
从一颗石头,到一个构筑物,是从零到一,从一到无穷。
原来之前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继续脚踏实地,用心笔耕,把握和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清楚自己不要的东西,剩下的都交给时间吧!
我是见巧,明心见性的“见”,机缘巧合的“巧”。
欢迎来到“禅艺小筑”,我们一起,以文为舟 以字为马,跨越万水千山,通达生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