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用语可真是极细腻,把茶桐的一景一物拿出来细细地写,淡淡地描,许是怕读者不能想象出来这个边陲小镇的美好,也就无从感知主人公翠翠从这秀气的景中生成的自然之美吧。有人说,景色是为了衬托人物性格,也为了渲染气氛,然而好像作者在景物描写上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在人物言语或者行为上显得轻描淡写,是为了边城这个主题么?还是因为景生人,人只是景色的一个诉说者?
这个边陲小镇给了我太多细节感动,比如这里的人情,在作者写到某一年突发洪水之际,那些架船为当地人追回牲畜,小木甚至是妇女孩童的诚实勇敢的人,爱利也守义,这不正是我们现代人十足稀缺的品质吗?在吊脚楼从事特殊行业的妇女,在那样古朴的小镇,却也不再被赋予别样的意味,反而多了一丝痴情,多了一份心疼。
再然后就看到了我们的主人公傩送和天保,来自有名望有道德的船总顺顺家,出落的壮实而俊美。天保多一份豪爽,傩送多一份细腻,不尽相同却又各有一分执守。我总是觉得沈先生把男女主人公的相识写的太过潦草,仅从对话中体现大老二老两年前都已相中这个船家姑娘。又或者,我太受现代电视剧电影里影响,总以为初见总要鲜花微风蝴蝶飞,亦或者是大雨蹉跎雷电交加意外之见,然而一切都没有。只是随着翠翠的长大,两位男主人公都表现了对她的欢喜,而且还是淡淡的欢喜。大老天保的追求方式简单直白,上门提亲。二老傩送则选择委婉曲折,夜夜歌唱。我以为这个故事还会有很久才会结局,还需要一叹三咏才能表现爱情的多舛,还需要时间跨度与空间转换才能符合爱情的持久。可是我好像忘了,在这样一个千百年不会发生大的变故的小镇,再过三十年,男女主人公也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我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咀嚼到底是选天保还是傩送的时候,却以天保的溺水而亡结束。沈先生说的极隐晦,他说他坏了,就是坏了一个词,让所有的人物结局出现逆转。本来已经两情相悦的翠翠和傩送却都心中生了梗,傩送选择出船再也不回来,而翠翠最亲的爷爷却在这个时候离世,留她孑然一身。
所有的结局都是出乎意料,没有番外篇告诉读者最后傩送回来和翠翠在一起了,所以我们也不敢猜不敢想,一方面惊叹这就结束了吗?另一方面却为这样的安排拍手叫好。很浅很浅的故事,再普通不过的人群,却因为沈先生的妙笔栩栩如生,这样的结局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不圆满的结果才会被人所牢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