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所谓的“世界读书日”,其实我真的不太知道还有个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这个日子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理由设立的,当然更没兴趣去追溯它的来源。不过,显然,喜欢读书,并且“真在”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应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读书这件事情又不能直接产生什么利益和明显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又本能的意识到这个现象似乎不太好,但又不太知道不好在哪,于是乎按照通常的“缺啥补啥”的真理,整个社会就不时的需要来提倡和宣传“读书”了。这大致就是我对“读书日”的理解了。
以上是点小小的牢骚话。书接正传,让我来比较严肃地说说所谓“读书”这档子事,毕竟是征文么,得多少有点干货,要不对不起发奖金的主办方。
首先,读书实际上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读书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起码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生活中,总有些人不厌其烦地给他人讲,人应该怎么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更有意义等等诸如此类的大道理。稍微想想就能明白,谁能替代别人生活呢?谁又能代替别人思考呢?好像不能吧,那你说这个话,尤其是对外人,或者根本不相关的旁人,你的表达除了自己情绪的适当宣泄外,又有什么意义呢?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站在上帝视角下进行判断,这该是多么无知的行为啊。
生活如果是这个情形,那么请问读书何尝不是呢?所以,对于读书我们应该具有的第一个看法,尤其是成年人的世界中,就像那个著名的谚语所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我读不读书,读什么书,与你无关;别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那是别人自己的事,跟我无关。如此一来,我们的读书生活也许会少了不少争执不休的乐趣,当然,如果你拿这个当乐趣来看的话,但起码有一个好处,就是同时也省去了不少无聊的矛盾。
再来说说第二件关于读书的事,这个就要稍微较点真了。一般而言,我们通常把跟一本书籍相关的活动大致上都看做“读书”,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上述的“读书”进一步细分为“翻书”,“看书”和“读书”这三种相似但明显不同的活动。我们今天日常所说的读书其实大多只是翻书和看书,真正的读书少之又少。不用过多的加以解释,我想大家基本都能理解我以上所说的这三种活动的具体所指和区别,简要的说一说。
翻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目十行,甚至更快的浏览。这种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讯息,和一个大致的整体化印象,这个初步但直观的印象基本上决定了我们要不要投入时间去认真的深入内容。可千万别小看翻书,人和人的差别就在这里,因为这是你对一个具体对象,在这里当然是指书目,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时候,这种判断,或者说直觉是一个人常年累积的结果,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去深入了解,就像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一样,这是高下立判的事。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翻书是无意识的行为,打发无聊而已,这就不做讨论了。
再来说说看书,一个“看”字,显然要比翻认真很多。但只用眼睛“看”的事情显然也不会太上心。所以呢,看书一般用来看一些相对比较简单,有多少有点趣味,或者说和自己水平相应,基本在个人理解范围内,不会超出太多这样的内容。总之,看书大致上是一个不上不下,怡然自得的一个消遣状态。
最后,让我来说说我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比较严肃的“读书”。生活里,在很多的场合也算是听了不少人说读书的心得。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一开口说不了几句你就能判断出他是否真正地“读过书”,就像一个真正历经过生活磨难的人很轻易地就能判断出另外一个人的分量,这种东西是做不了假的。
一言以蔽之,要真读书,那么这辈子必须要有啃一本“硬书”的经历,尤其是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就像生活中必须要倾尽全力地搏斗一次一样重要。至于能不能完全读懂,就像荣辱成败一样,那并不太重要。啃一本真正的“硬书”,问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为什么,尽量搞清楚每一个概念和缘由,有了这样的一壶老酒垫底,你会发现面对这个世界上的书山文海,你基本不会在处在眩晕的状态。当然,这样的一壶老酒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开始喝下去真的不易。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曾经花了大概3年多的时间反复地看黑格尔的【小逻辑】,而且即便到现在为止,我也不敢说我真懂这本书。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教益太多了,简单说,起码我的判断力得到了长足的增长,一般的历史,哲学,人文类的书籍,我大概几分钟就能做出判断和取舍,这无形中给我省去了很多的时间。就像前几年流行的那本以色列作家写的【人类简史】,同事大力推荐。我看了下前言和目录,随便翻了翻内容,前后不到半个钟头,就得出结论,流行货品,无需细究。
好了,最后来说一说这种“硬书”的选择范围。一般而言,能让人观之就会觉得头皮发麻,四肢发颤的所谓“硬书”总是以讲理居多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从讲理开始的,你看,甚至连教父他老人家都会说“要讲理”。讲理呢,莫过于哲学,但是真正的哲学书籍很多过于晦涩难懂,一般人读它似乎也没啥太大的必要。其实,还有一种很“讲理”的书,就是我们中国人最擅长,也最司空见惯的历史类书籍,历史本身也是一种“理”。只是这个“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你自己去提炼,去挖掘,去思考,去感受。历史比纯粹讲理的哲学要更有血肉,也更有趣一点。历史类书籍貌似简单,但实则更难,因为哲学把问题提在明处,而历史她要你自己去提问,比如,事情为什么这样发生啊?他为什么能这么想呢?换了我,我会怎么办呢?诸如此类,总之,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还有一点,选择值得一读的书,最好选择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经典。简单地说,近几十年的书就别太当真了,他们本身还游离在历史之外呢,不值得信赖。
好了,关于读书的事情有很多,今天姑且就说这么多吧,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