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2012年左右到北京游玩时,曾经来过这里。然而时隔五年之后,再一次路过这里时,惊奇的发现又再一次见到了这个街道。
跟以往不同的是,街道房子看起来有些破败,却倔强的屹立在此。走在巷子里时刻感觉到老北京胡同文化,非常有韵味!
此街道位于北京宣武门南,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2.6公里,形成于明初。是个具有十足古韵的老建筑。
此时再看虽有些沧桑,不过,这里以前也曾有过的辉煌。有多个名人义士曾居住于此。中法战争期间的老将冯子材曾住此,清文学家陈兆仑、画家张鹏翀、学者周长发、作家齐召南等等都曾住过此街。
发现经过时间的洗礼,有些房子已然倒塌。
在21世纪的今天,这里依旧使用着如此老的电闸与电线。
有些瓦砾上或许时间的关系,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草和小树苗。
有着古韵的建筑,以及两侧的老槐树形成老北京胡同非常典型的样貌。现如今里面依然居住着许多居民!
横穿马路,在巷子里游荡时,却发现了一墙上牌子写着“梁启超旧居”。此处为新会会馆旧址,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
据了解:梁启超1890年、1895年两次赴京参加会试,及1891年入京完婚和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时曾在此短暂居住。此处为梁启超早期在京活动期间的暂居场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故居。
做为过去的会馆,这个院落原本很规整的,建国后也逐渐成为了大杂院。
此街道其实早在2011年就开始着手改造,拆迁。然而时隔多年,发现居然,依旧没有拆完。
在很多处都发现了“拆”的字样。无论这里的住户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搬走,似乎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住户,没有他们当“钉子户”,或许我们已经无法看到这处宅院了!
或许这个街道就跟我在一处宅院里发现的这颗树根一样,虽然经过很多次砍伐,但依然保持着生命力,不得不赞叹旺盛、且倔强的生命。希望北京胡同文化也能这样——经过无数次不厌其烦的拆迁,北京胡同文化能够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