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彦彦,已经坚持每天写关于书店创业的原创文章1年又65天(第430篇)。我希望我的每篇文章都可以为想开书店的你赋能,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你也为我赋能。开书店,找彦彦!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太大的事物规律,普通人无法看见;神仙发出的大音,普通人无法听见;真正精妙细微的事物规律,无法用手捕捉。
夷、希、微三者,都是无法通过所感所闻所见来求证分析或者追问出来的,但这三者又是一体的。
我想到我们日常做判断的时候,多是从自己所知所见所感所闻出发,来形成自己的认知。所谓“眼见为实”,我们的所见,也是从我们自己的私人逻辑出发,看见我们想看见的,而我们所不在乎的那些维度,就会看不见。
所以,即使是同样一个事物规律,换做不同的人,所看见的角度也都是不一样的。所谓的“眼见为实”,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眼里所见到的是真实的景象,但你眼中的“实”不代表别人眼中的“实”。所以,凡事都需要多倾听、多沟通,才能激发更多可能,更多不同的思维。
其实,你的所见所闻,就会很容易变成你的“知见障”,限制你的想象,陷入你自己的思维框架。我们如果只是用头脑来分析,就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局面。所谓“知识的盲区”,应该就是这样造成的。
那么,人们要如何破除知识的盲区,认知这些大的规律呢?善察也。善察即为聪。具体而言,就是察古道。
“古道”就是指“天道”,即知晓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运化规律、知晓八风八方之法的起始。执古道而治今,才是人们认知天道的基本纲要。
在我看来,如今人们做出很多判断的时候,是缺乏这样一种觉察的。绝大多数人,只会用自己固有的眼光去看世界,包括我也是一样。
我们所能做的,其实是不断学习成长,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道的层面,让自己保持终身成长的思维。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多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多和大家讨论沟通,接收各种频率,获得更多信息,以做出更符合“道”的决定。
我最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必须要沉下心来读《道德经》,是因为我发现如果我总是用自己的所知所见来衡量判断,会陷入自己的盲区,而不利于真正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而《道德经》里所启发我的,会让我内心充满平静。
现在反而我把自己敞开以后,多去听取接受大家的想法建议,多想想“道”如何转化为“术”,如何用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就豁然开朗。
很多朋友会感到好奇,我好好的开书店,怎么就开始读《道德经》了,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正是因为我想要好好开家书店,才要好好地读《道德经》,探寻行为背后的规律之道。
我觉得,万事万物皆有源头。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切出发点,都是围绕着这个源头、这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