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电视上一则广告《致匠心》,内心非常受震撼。
音乐制作人李宗盛和世界著名跑鞋纽巴伦的一位匠人,二者交替出现在屏幕上,各自制作自己的不朽作品:一把吉他和一双跑鞋。他们全神贯3注,精雕细琢。这时,画外音响起: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量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不朽的工匠充满了人性的美好和赤诚。
由此,我不由想起了高尔斯·华绥笔下刻画的格斯拉兄弟,这对兄弟都是鞋匠,他们说做鞋子是一门手艺,并对这门手艺充满了虔诚的的敬重之心。他们精挑细选最好的皮革,亲自动手制作每一双鞋,甚至把自己的性灵都融进鞋里去了。在工业化大生产来临之时,其他人都舍弃质量,以图牟取更大的利润,他们却仍旧坚持手艺人的操守,数十年不涨价,可以先订制后付款……他们一针一线做鞋子,不吃饭,只是做鞋子,最后终于活活被饿死……
还有莫言《红高粱》中的罗老汉,一辈子酿高粱酒,似乎酿酒就是他的命根子,就是他在人世间的使命。在他眼里,高粱和人一样都是富有灵性的,高粱酿成了酒,仍旧是活着的,依然日夜不停在生长,直到成熟到极致,十里飘香。
正因如此,憨厚老实的罗老汉,才要着魔般地阻止日本人入侵,阻止他们砍掉快要成熟的高粱去修路。高粱是手艺人的命根子啊!亲眼目睹着高粱被无情的斧头劈倒,罗老汉的心在滴血啊!愤怒的罗老汉趁漆黑的夜晚放跑了修路的马匹,发疯般地,一把火烧了日本人的窝棚。由于热爱酿酒,热爱酿酒的原料,为了它宁肯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手艺人。
很多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完全忘记了自身,沉迷于自己的技艺中,如痴如醉。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把全部的心血和灵魂倾注进去了,作品中似乎有了自己的血肉,自己的汗水,自己的心,仿佛作品就是他们自己。
我被他们这种“工匠之心”深深震撼着,感动着。在大众眼里,“匠”可能是实用的,精巧的,也是规矩、束缚的代名词,他们墨守成规,创新不足。就连大文豪韩愈也鄙视匠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我想,我们也应该有一点“匠人之心”。具有匠人之心,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在工作中,我想我们得像手艺人那样,沉浸在全神贯注和挥汗如雨的时光里,静静享受它所带来的痛苦与快乐。无论窗外多嘈杂喧闹,我们的内心都需要宁静,这样方有所成。
譬如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匠人们非常注重树木的年轮。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灵魂,而这是造琴的关键。选出木料切割后,他们将其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这样,本来愚钝的木板就有了灵气,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逐步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亦然。
真正如王国维、季羡林、陈寅恪这样的大师,他们绝不追求所谓的“多快好省”。爬格子(我的工作)不是机器大生产,而像中世纪古老的庄园生活,缓慢从容,就像怀春,就像缓慢成熟的爱情,种子和灵魂都喜欢安静,在和煦暖阳中,静静感受汉字的魅力。
其次是要全神贯注,认真打磨。
当我们怀着工匠之心做事时,一言一行都会融入我们的人性美,工作美在聚精会神,美在精雕细琢。一切艺术都需要专注,专注就是任尔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拜访过罗丹,那时候,茨威格还是一个三流作家,无论怎么努力和挣扎,就是突破不了自己的瓶颈。
罗丹热情邀请茨威格到自己的雕刻室看作品。但他却突然疯了一样,沉浸在一尊已经完工的女性半身像前,喃喃自语,手里拿着粘土,不断修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罗丹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忘记了茨威格和整个世界,直到三个多小时后,罗丹才恍然醒来……
这是茨威格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他说:“一个人工作竟然可以专注到完全忘记时间空间与周围世界的存在,实在是令人钦佩和肃然起敬,这种完全忘我的境界也使我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感动。这3个小时我没白等,它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那就是4个字——聚精会神!”
对工匠之心的领悟,使得茨威格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文学道路上之所以不顺,就是因为功利心过重,以致作品浮浅急躁。从此,茨威格成了另一个匠人,聚精会神,慢慢打磨,沉静得如同一块苔藓斑斑的石头,从此,《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经典作品,源源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想,工作也应如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如香奈儿的服装一样,都是手工的,是富有灵性的。
不疾不徐,在细碎的光阴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点点精进,都来得及。
2017.11.24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