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简书是一个年轻人的平台,以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为主力军,内容大多很激进很鼓舞很鸡汤,却正是时代脉搏悦动的旋律。
我这样的七零后,写不出年轻蓬勃的文字,却也愿意被其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气势感染,某一时刻也会觉着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
而感慨最多的便是:后生可畏。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基本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在职场上很拼,都是实力干将。更可怕的是,他们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特别努力,属于很厉害又很努力的人。
午饭后,想写点什么。大脑却一片空白,似乎对什么都一无所知,什么都写不出来。翻看简书里简友的更新文字或者其他陌生人的文章,想要借此带出点灵感来。
没想到却看得自己颓废起来。那些生猛的文字,让我心里很有点发怵。
那些文字,一方面代表了生命的年轻活力,一方面代表了思想的活跃及知识层面的高度。
我自愧不如,因此便自卑。再然后,便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稀里糊涂没有目标没有好好读书而蹉跎掉的青春岁月。现在真是徒伤悲啊。
这是关于年轻时候没有好好看书的愧疚。
说起看书学习,不能不想到一个长者。那个长者今年八十岁了,须发尽白。有心脏病,糖尿病。到现在还是每天坚持学习至少四个小时。
曾经有幸和长者同桌用餐时,聆听他的教诲。长者说起晋平公秉烛而学的典故,说,晋平公七十岁的时候想学习,又担心年纪大有点晚,盲臣师旷对他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呢。然后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长者说起这个典故时,是一口气背出来的。在座的人无一不佩服。长者说,他现在的学习就是秉烛而学,每天至少学习四个小时,每晚必看新闻节目,不然,他就会觉得跟不上时代了。
记得他当时跟我们说,什么时候学习都来得及,只要开始学就好。
想起这个长者,我又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有些时候,我们坚持做一件事,需要强大自己的内心,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
以年长者为榜样,以年轻者为榜样,以周围同龄的自强不息者为榜样。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