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在看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对春秋时期的一些典故又有了新的了解。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春秋五霸楚庄王的故事。
话说楚国在楚成王的时候已经做了南方的首领,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做了国君,就是楚庄王。
那时,晋国还是盟主,楚国的大臣很不服气,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楚庄王去争夺地位。可楚庄王,却不听这一套,白天出去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看舞蹈,什么国家大事都不放在心上。就这样胡闹了三年,大伙都把他当做昏君。
原来,楚庄王刚继位时,楚国的王权都集中在令尹身上,而楚庄王刚即位,没有足够的势力,也不知道楚国谁可以重用。他知道光凭自己也干不了大事,就索性饮酒作乐,不问朝政,好让令尹把它当做无能之辈。
大臣中有人劝过他,可是他们的话不着实际他连听都不爱听,后来还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多嘴,谁就有罪。
这样一来,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楚庄王大失所望。
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来干什么?来喝酒还是来听音乐?他回答道:“我有个谜语猜不着,请大王帮我猜一猜。”
申无畏说了谜面:“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彩,可真荣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人人不知,是什么鸟。”
楚庄王笑着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之后楚庄王就下定决心,一面个改革政治,调整人事,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打算跟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楚庄王终于统一南南方的部落,向北击败陆浑戎,问鼎中原。并做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