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跟一位我非常尊敬和欣赏的老师朋友咨询问题时,她告诉我其实我非常优秀。我有些惊愕,“优秀”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很神圣,如耶稣头上那个光环一般,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降临在我身上,成为我的一种特质。
俞敏洪老师在他的《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和特点》一文中对此有很详细的介绍,不过他在文章开头就告诉我们“优秀”不是目的,它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点、一个小小的荣誉。在这个荣誉之上,我们还要使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学识不断地长进。他说即便到了80岁了,也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对于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和特点,俞敏洪老师总结了八条:
第一条:“三热爱”——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他说一个优秀的人对生命会无比热爱。不管生命中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你依然对生命保持着热情吗?不管被多少人打击,不管你被多少人欺骗,你依然对生命保持着热情吗?
认真思考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曾经有过短暂的怀疑和摇摆,信念也有过倒塌的危险,但最终良知觉醒,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何为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和有悟性或者说智慧是什么?俞老师解释说就是能够坦然地承受生命中所出现的一切苦难、困苦、挫折、失败,并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
回望我走过的路,当我真正做到了坦诚接受生命所赋予我的一切,我便站到了生命的更高处,神清气爽,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第二条,有一份喜欢并且愿意专注投入的工作。一个人有斗志,喜欢去挑战自己做更难的工作,挑战更重要、更能锻炼自己的岗位,其实这是一个让生命充实的标志。
这是我主动学习提升修炼完善自己的动因,也是不断走出舒适区的勇气来源。
第三条,对于得失并不是很在乎。得到是人生的赏赐,失去就坦然面对。
仔细研究马斯洛需求理论,它推翻了我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的由下而上追求需求的顺序,正确的理解是:当一个人在自我实现处得到充分回报时(获得尊重和价值),他会忽略下面的需求;而当一个人在上面得不到满足(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对社会的贡献,自我评价很低),他会在下面拼命索取。
因此,我也就很容易理解自己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产生的原因了。物质世界的得与失并不是我所关注的,精神世界的富足是我的追求,而这却是任何外部力量无法拿走的,即便摧毁了肉体,精神依然可以不朽和永存。
第四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一定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和尊严的维护是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在心的。
拥有一颗觉察心,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人和成功的潜质,不断给予激励和信心,用心支持,那么这一条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第五条,努力地追求成就感和荣誉感。当然,这个追求要符合前面那四条,否则就会变成不择手段。
目标明确且要符合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否则,越努力离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越远,最终仅仅只能够在《人生最后悔的事情》一栏表上书写下自己的大名。我常常以此来警示自己。
第六条,始终不要忘记每天都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读书是我们长进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当然读书不是惟一的途径,我们要读万卷书,我们要行万里路,我们要阅人无数,我们要名师指路,我们要个人领悟,这五大要素一个也不能少。
在这五大要素里,读书是最容易做到了,写作其实是对学习和实践的反思以及领悟的过程,多结交朋友、结识贤德之士、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沟通,这些我都一直在做着,因此,我才能够比较快的转变和成长。
第七条,真诚、坦率、阳光的性格。就是说人家跟你打交道,一眼就能把你看透,知道跟你打交道,你绝对不会害人。俞老师说要把这一条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员工文化。
细想这种性格的人幸福感一定很强烈,眼睛里的外部世界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内心流露出来的喜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家公司如果都是由这种性格的人员组合而成的话,对外界的影响力该会有多么巨大呀。
阳光、积极、乐观,是我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质,朋友们赋予我“正能量女神”的称号,很高兴自己能够从自卑中走了出来。
第八条,不管有多大的能耐,不管多么优秀,请千万不要把自己太当人(人物)看。这一条跟上面所说的对得失不是很在乎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得失是指物质上的,不把自己当人看是对自己道德水准上的。一个不管有多少成就都不把自己太当人看的人,永远是被人喜欢的人。
永远要让自己成为团队里的小拇指,当发现自己已经到达了天花板,那么必须调整好心态跳出舒适区,进入到一个更高层面的环境和圈子,如此才能看到自身的成长空间。
俞敏洪老师说这八条中间,只要做到其中的任意两条,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他希望自己最后回头总结的时候,或者别人总结的时候,能够说老俞还是一个不错的优秀的人,他便觉得挺好了。
我是要把这八条都作为我的目标,让自己变得优秀,更优秀。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