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一个文弱书生,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交好。当年嵇康嘲笑钟会时,向秀与嵇康正在铁匠铺里打铁。吕安与嵇康被钟会阴谋陷害,一个文弱书生的内心信念从此塌陷,处事哲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任违背内心,不出任面临死亡,在生死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生命置之度外。
向秀被推荐到司马昭面前,司马昭问向秀:“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至此?”这是为了奚落向秀。局势之下,向秀不得不说。许由、巢父并不明白贤名君王求贤若渴之心,他们的隐居不值得效仿,司马昭才满意的笑了笑。
尧帝的时候,许由是一个贤明的人,尧帝想传位给许由,许由志不在此就跑到箕山隐居起来。后来尧帝又找到许由,想让他当九州的行政长官,许由听到这番话,跑到溪边洗自己的耳朵,尧帝无奈,只好随他而去。这是巢父牵了一头牛从旁边经过,对许由说,真正的隐士躲在深山里隐居,别人怎么会知道呢?像你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声名搞的世人皆知,还说什么隐士?我要把我的牛牵到上游去,省得你洗耳朵的水脏了我的牛嘴。相传巢父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被称为三代宗师,这样的人别人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隐士。箕山之志形容人隐居不愿做官的志向。
古人有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向秀以尧帝请许由来比司马昭请自己,并指出许由隐逸之举不可取,入任为官得到善终。
竹林七贤之中年龄最小的王戎,也面临着同样艰难的选择。王戎自小被誉为神童,嵇康被杀后,不得不向司马氏低头出任为官。王戎选择的做法是自污,如秦将王翦,如汉相萧何,如将军蔡锷,功高却故意留下把柄,让帝王上司因污点把柄放心,从而保全自己的性命。王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令,都是中央级别高官。但王戎吝啬是出了名的,王戎的本家侄子结婚,他只送给了一件旧袍子,后来想想也心疼,干脆又要回来了。女儿结婚的嫁妆,不是陪送的,是借给女儿的,女儿回娘家见王戎不是鼻子不是脸,女儿赶紧把嫁妆归还,父亲马上喜笑颜开。王戎自己家种的梨子非常甜美,吃不完的梨子也会拿到集市上去卖,但每次卖梨之前,因害怕别人得到自家梨树的优良品种,就把梨子的核去掉,然后再拿出去卖,这就是“钻核卖梨”的典故。儿子得了肥胖症,为了帮儿子减肥,每天只让儿子吃糠,后来儿子18岁就死去,王戎伤心不已,说自己不是圣人,怎能无此感情?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生性放达,嗜酒如命,杜康造酒刘伶醉,因在司马昭面前大谈老庄无为之道,而被认为是无能之辈,终生得不到重用,王戎把刘伶招到自己的府里,刘伶得以善终,王戎72岁善终。
竹林精神以自由豁达、重情重义、崇尚美好被世人加以赞赏,竹林风骨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后世学者仰望的高峰。